节日假期时,热闹的城市中总会多出这样一群青少年,他们因父母外出工作原因,频繁在家乡和父母劳动的土地间迁徙,因此被称为“小候鸟”,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状况日益受到关注。为了丰富“小候鸟”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近日,枫桥街道东浜社区团支部开展了守护“小候鸟”,共筑“爱心巢”寒托服务系列活动,通过一系列创意温馨的活动,为“小候鸟”们与辖区青少年儿童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倡导社会关爱青少年,呵护青少年“心”健康,共同缔造和谐的社区环境。
法治之光照亮“小候鸟”道路,普法之旅共绘和谐画卷
活动当天,老师通过经典案例讲解分析与法条详解,让“小候鸟”们与辖区青少年一同了解未成年人犯罪有哪些成因、危害及典型案例。出于对小候鸟平时学习生活与父母两地分居情况的考虑,“社区有我 青春报到”的青年志愿者还针对青少年遇到校园暴力如何处理、感到危险可以寻求哪些部门的帮助、遇到校园霸凌,如何保护自己等方面做了详细讲解,鼓励青少年在生活和学习中不但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还要学会面对危险进行自我保护。
科普结束后,志愿者还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让在场的“小候鸟”们与辖区青少年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竞赛,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纷纷举手结合刚刚学到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进行作答。来苏务工的黄女士看着孩子举手抢答欣慰地表示:“这届普法课让孩子能够明辨是非,知道违法之事不可为;也知道面对不法侵害时,要如何运用相关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这次普法知识之旅受到了家长和青少年的一致好评。
心灵之泉沁润“小候鸟”成长,疗愈疏导共育茁壮未来
面对青春期情绪敏感,成长环境中父母不在身边从而无法进行疏导的“小候鸟”们,枫桥街道东浜社区团支部志愿者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疏导课堂,为孩子们讲解了成长过程中有关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的知识。活动现场,志愿者用幽默的语言拉近与“小候鸟”们的距离,与孩子们亲切互动。随后,从“认清自己”“喜欢自己”讲起,鼓励孩子们一一起身,勇敢地介绍自己、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也学会提出自己现阶段遇到的无法独立解决的难题。随着孩子们纷纷敞开心扉讲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快乐与烦恼,志愿者也对引出的心理问题加以疏导,提出适合孩子的建议。
“我从来没有想过一向乐观开朗的女儿曾经因为头发颜色偏黄而感到过自卑。”抽空来旁听的徐女士听着女儿诉说一年级时不快乐的经历,心疼地搂住了女儿的肩。这次心理健康疏导课不仅让社区与家长更好掌握“小候鸟”与辖区青少年儿童的身心情况,也加强了青少年儿童与父母监护人的联系,引导各方密切关注“小候鸟”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拉近了孩子们之间的距离。
关怀之情温暖“小候鸟”心田,扎根守候共筑“翼”乡新巢
为积极开展守护“小候鸟”,共筑“爱心巢”寒托服务系列活动,心贴心服务“小候鸟”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方面需求,实打实做好“五心”服务,让“小候鸟”吃住放心、学习舒心、生活暖心、出行安心、娱乐开心,切实感受到社区的关心关怀,东浜社区团支部邀请社区五老周建华向小候鸟们讲述他眼中的“枫桥印象”。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随着周建华带领“小候鸟”与辖区青少年儿童一起背诵古诗《枫桥夜泊》的朗朗读书声传来,这场“小候鸟”们融入自己第二故乡的归属之旅即将到达尾声。生动的家庭故事,逐步繁荣的发展史,在“老枫桥”周建华的叙述中,“小候鸟”们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居住在枫桥的日常生活细节。跟着周老师与志愿者的步伐,“小候鸟”们还与辖区青少年儿童一起参观了枫桥人文历史馆,了解了诸如非遗竹编、石雕等的“枫桥特色”。
了解了枫桥,作为小小主人翁的“小候鸟”们与辖区青少年儿童围坐在一起,开启了温馨的“小候鸟故事会”。枫桥街道东浜社区志愿者和孩子们共同讲述、聆听着来自不同家庭、不同民族的故事,有的讲述了家乡新疆的美食和风土人情;有的分享了迁徙途中的点滴趣事;有的表达了对苏州这座城市的向往和喜爱之情……这些分享不仅让孩子们对彼此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还激发了他们对两个家乡共同的思念、归属与热爱。
“小候鸟”们作为外出务工家庭庞大群体中的缩影,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问题需要全社会予以关注。枫桥街道东浜社区团支部不仅为“小候鸟”们创造和父母互相了解的机会,帮助外来务工人员真正融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也打破时间、地域等带来的亲子藩篱,帮助“小候鸟”们收获友谊,创造和谐、温暖、健康的亲子关系家庭氛围。无数个假期的团聚,无疑是“小候鸟”们一段段幸福且值得记录的日子。他们眼中的快乐其实很简单,就是和父母吃一顿饭菜、一次拥抱、一次促膝聊天,就是“我要我们在一起”,就是在父母工作的另一故乡作为小小主人翁拥有自己的友谊与归属。今后,东浜社区团支部将继续深化“小候鸟”关爱服务,丰富创新活动形式内容,持续关注“小候鸟”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课题难题,努力为他们“展翼丰羽”“扎根筑巢”提供帮助,让每一只“小候鸟”都能在城市的天空中,感受到阳光的温暖,自由翱翔,茁壮成长。(邵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