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城市与空间?
这个春节
除了打卡春晚无锡分会场取景地外
在梁溪,还有一些地方也很热
人流不止
成了很多人与家人朋友
节日“溜达”的好去处
运河东路畔,沿着大运河,一条色彩亮丽的步道延伸向前。节日里,人群三三两两,徜徉在步道,看看运河、聊聊日常,眼前是随处可见的美景,好不惬意。
这是前不久刚完工的京杭大运河东侧即运河东路畔提升改造项目。
一条长长的步道沿着大运河曲折蜿蜒,设计巧妙,细节很人性化。条件允许的地方,设置跑步道、漫步道、骑行道,蓝色、黄色这样的色彩时尚而年轻,如此高颜值的步道,深受附近居民青睐。
“我们现在早上和傍晚,都会来运河边走一走,看一看,很方便,家门口风景也很美。”家住附近的王阿姨说,她每天都会来这条步道上漫步。
有了运河步道,梁溪人也开始拥有自己的“河畔生活”。
这个春节,同样热闹的还有环城古运河步道。
无锡环城古运河慢行系统于近日全线贯通。项目总投资额约3.3亿元,对环城古运河慢行系统实施全面的升级改造。结合骑行道、跑步道和漫步道,形成一条长约8.5公里的三道合一的慢行线路。
一条条步道,一座座游园、公园,走在如今的梁溪,会让人不由感觉,这座城市正在变得与人更亲近。
正如一位来到梁溪考察项目的外地客商不由赞叹的:“整个城市就是一座大花园,太漂亮了,很吸引我们。”
梁溪在变得更美更亲和,而这背后折射的是城市建设管理运营的理念革新、深刻内涵和为民情怀,展现的是国企担当与能力提升。
PART.01 理念革新
用步道打开梁溪的诗与远方。
城市里的步道,不同于大马路、快速路的豪迈与笔直,而是更具有蜿蜒向前的温柔与浪漫。
运河东路是城市主干道,运河东路畔即京杭大运河东侧提升改造项目,全长3.2公里,投资近1亿元。项目由梁溪城发集团承建,突出“通断点、扩视线、拓腹地、赋功能”,打造出一幅独属于运河东岸的乐享图景。
道路两边居民小区多,结合周边居民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的需求,对周边小区及民居的围墙进行拆墙透绿,并在小区围墙旁空地设置活动器械。
全线布置景观照明系统,为周边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同时加固京杭大运河东岸堤防工程,满足堤防防洪要求。
项目全线实行三道贯通,宽敞段将漫步道沿水岸设置,慢跑道和骑行道合并,狭窄段则是采取三道合一的设计手法。打造联系贯通的滨水慢行系统、开放通透的景观视觉体验,和全龄友好的公共活动空间。
环城古运河慢行系统由梁溪文旅集团投资建设,通过实施一系列工程,如河岸整治、土地腾退与绿化,以及全线疏通,确保非机动车道、慢跑道和步行道的连贯性。
从南长街的“碧波唱晚”“妙光灯火”开始,到人民中路附近的“樱林春晓”“西园照水”、北大街附近的“雨石花间”“莲蓉晴岚”,再到历史古迹集聚的“惠山在望”,见证无锡沧海桑田的“幸福站前”“乐活东门”,通过“环城十三景”讲出古运河蕴藏的人文历史,打造立体的线性微花园,成为居民游客的微度假线路。
城市更新已经进入3.0时代。这是一个从粗放到精细、从表面到内在的全面转型过程。
梁溪的城市更新,同样如此。进入3.0时代,城市更新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物理空间改造,而是更加注重城市功能的完善、人文的体现、品质的提升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一条路,经过微更新、微改造,不再仅仅具有通行功能,而是成为一个兼具多个功能的公共空间。
透过滨水慢行系统,可以看到梁溪在城市建设管理运营方面的新思路、新理念。
PART.02人性化空间
颜值提升,道路换上“新皮肤”。
“在改造提升过程中,我们以丰富城市肌理的理念出发。把道路的“皮肤”也就是绿化着重思考,使其更符合如今的城市居民的审美。”梁溪城投负责人说。
为此,改造中,对运河东路周边的自然环境进行生态修复,保护植物多样性,增强城市与自然的连接。新增植物品种约60种。保留原有大型乔木,新增早樱、晚樱、梅花,玉兰、海棠等植物品种。选择春花、夏荫、秋色、冬姿特色植物品种,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树林,凸显水岸季相特色,观赏性与生态性并存。
同时打造多层次、多功能的绿色生态系统,将分散的绿地通过步道连接起来,方便居民日常出行的同时,也为市民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休闲场所,真可谓步步皆绿,“道”处风景。
全龄友好,人性化空间的深度诠释。
一条慢行系统,适合各年龄段的人。无论是运河东路的这条步道,还是古运河环城步道,都可以看到各个年龄段的人,有儿童在结伴嬉戏,青年在沿着线路骑行,更多的老年人在健身、在漫步。
“走在步道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觉非常有活力,老人和孩子都很开心,体验感很好。”节日期间,带老人和孩子一起出来走走的张先生说。
人与城市产生情感链接,就在于这一条条步道、一个个游园。
精彩城区的最丰富内涵就是全龄友好,小步道凸显的是大民生。
无界融合,打造无边界的城市空间。
行走在步道上,会不由感受到人与自然的亲近。
梁溪打造无边界的城市与公园——随处可见的小游园、口袋公园、桥下空间,小区拆墙透绿,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
近年来,梁溪结合城市更新、小微绿地建设、道路绿化景观提升等,开展城市绿化“增色添藤”,实现公园绿地与城市空间的“无界融合”。
缤纷花卉、精致花园、诗意林荫……除了运河畔的步道,成为人们游玩、观赏、健身的好去处外,随处可见的游园、桥下空间,在点缀城市风景的同时,这些游园更像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后花园”。
“以理念革新建设美丽梁溪。刷新思维、更新理念,带着使命、带着情怀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经营城市。”梁溪区委主要领导多次强调,给出建设经营城市的新思路新方向。
PART.03为民情怀
城市更新不仅要改造“表”,也要改造“里”。
就是为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提供特定的场景,用特定的场景吸引人。
小游园,契合了城市更新在微观层面的需要,选址灵活、面积小,可以见缝插针地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中。
对其进行改造要从人的需求出发。梁溪将城市中的“边角料”,打造成一个个具有“弹性”的城市空间,注入新的活力。
盛新大桥、蓉湖大桥、金城大桥等桥下空间,和钱皋路游园、凤吟路游园等一批游园,就是在激活一些边角料空间,让土地重新呼吸,为场地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构建新的场景、复合城市功能,吸引更多人群来此休闲放松。
无论是运河东路畔的步道还是古运河环城步道,亦或是焕新归来的南尖公园,和建设中的北尖儿童友好示范公园,这些空间都在凸显公共性和公益性,通过拓宽滨水空间,导入多元业态,激活沿河两岸。
运河畔正在成为市民慢生活的休憩地。
“运河水质更好了,滨水空间更靓了,我们与运河的距离也更近了。”
对于梁溪来说,最好的资源就是千年运河。她滋养梁溪,造福这里的人民。
一座以人为本的城市,就是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最优的供给服务人民,以最美的环境来造福人民。让人与城,相互成就。
今日梁溪,正在打造更多会心一笑场景,留住更多烟火气人文气,让老城厢的每个小角落、每个细微处,都特别见精神、特别有韵味。
PART.04无事业不产业
国企是梁溪发展的压舱石、顶梁柱。推进国企的市场化经营、实体化运作、现代化管理,打造高等级产业平台,加快做实产业。在服务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国企担当、国企格局、国企情怀。
梁溪城发、梁溪文旅这样的梁溪国企平台,正通过参与一个个项目实施,不断提升自身建设等业务板块的能力,以更强的实力参与市场竞争。
建设环城古运河慢行系统的3.3亿元,由梁溪文旅集团自筹。作为一家企业,这笔账如何算?
“我们主要考虑通过改善古运河周边环境,来带动度假区发展。”这就是梁溪国企的担当、格局与长远眼光。
同样,梁溪城发正从单一的建设者转变为城市公共服务的供应商、运营商,寻找突破口平衡公益性质和企业性质,发挥国企担当。
作为春晚无锡分会场的重要取景地,南尖运河文化公园这次也火出圈。节日里,很多人去“无锡的小蛮腰”那里打卡,欣赏春晚同款灯光秀。
观景平台与LED数字天幕、沿运河草阶花坛及游人步道、儿童游乐设施、潮流会客厅和启航雕塑,6万多平米的绿地……改造焕新后的南尖公园,成为一个集生态户外体验、婚嫁艺术产业等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型城市滨水空间。
南尖公园位置得天独厚,这里曾是见证无锡民族工商业发展和繁忙水运的港区码头,场地内还保留着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仓储建筑群。
改造时,通过“留改拆”的方式对这些工业遗存进行活化利用,将公园打造成为彰显水乡文化、运河文化和工商文化特色的时尚人文新公园,成为“梁溪之窗·城南会客厅”。
如今,城市公园改造背后的一个普遍难题是,公园的日常保养、维护极其消耗现金流,需要更多创收,实现收益平衡,以减轻资金负担。
无事业不产业。
如何通过创新运营模式,来实现绿色生态与产业发展的价值转化,让城市公园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为此,需要打通建设、管理、运营全链条,通过导入产业,让公园运营具有自我造血的能力,这样才更可持续。
梁溪城发集团在南尖公园的建设、运营上,正在进行有益探索与尝试。
南尖公园建设项目,立项投资近3亿元,全部由梁溪城发自筹资金。作为一家企业,需要考虑的是,后续如何通过市场化运营,实现资金平衡和盈利?
为更好运营公园,需要导入专业团队。为此,梁溪城发与合作伙伴皓美星和,在运营上创新思路和模式,通过环境、婚嫁产业、商业相融合,以进驻品牌与PARK活动联动的方式,在南尖公园营造松弛的社交环境,满足慢消费、慢生活需求,多元场景链接各个层次的消费群体。
“在无锡,还没有一个这样大规模的婚嫁产业集聚地,我们重点聚焦婚嫁产业全链条,打造婚嫁产业集群,构建一个产业生态。”
梁溪城发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未来结合首店入驻,将在南尖公园举行首发、首秀活动,品牌发布会、展销会、秀场等将是这里的常态。同时还有餐饮、零售品牌等商业配套。
导入新业态、改造焕新后的南尖公园,将构建一个公园式社区,以市场化运营来丰富公园的内容和业态,营造松弛感、精致感、氛围感、社交感,更吸引年轻人群的喜爱。
期待南尖公园全面完工、业态激活、正式开园的那天,更期待已经破题的梁溪城发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