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绵城市典范”及“中国‘全域海绵’项目典范”2024年度入选案例名单日前由《中国建设报》公布,昆山正式入选“中国海绵城市典范”名单。此外,和昆山相关的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平安里小区、玉峰实验学校、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配套道路、昆山市两环连接线(台虹路—阳澄湖大桥)等5个海绵建设项目入选“中国‘全域海绵’项目典范”名单。
2009年起,昆山引进国外先进治水理念,着力打造“会呼吸的城市”,2016年成为江苏省首批海绵试点城市。2022年,昆山还入选第二批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并连续两年在中央财政海绵城市建设示范补助资金绩效评价中获评A档,海绵城市建设四项机制政策还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可复制清单。
昆山构建精细化内涝评估模型,以圩区为排水单元提高蓄排能力,共完成内涝防治相关工程102项,消除九处内涝积水点,2023年城市集中建设区已基本达到五至十年一遇内涝防治标准。同时,实施雨污同步排查整治,累计完成污水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18个、超174平方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92.73%。截至目前,昆山管控海绵城市项目700余个,社区安全宜居水平显著提升,雨水资源化利用量达58.82万吨。
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项目
该项目探索城市交通廊道更新方向,深度融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以圩区为基本单元,辐射沿线16个圩区288平方公里,打破道路与周边地块红线壁垒,系统梳理圩区水系和沿线市政管网、整合串联周边蓝绿空间,充分发挥公共空间的蓄滞功能,实现圩区循环和全径流管控,成为昆山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超级生态廊道。
平安里小区海绵建设项目
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因势利导、随形就势,结合景观设计手法,充分协调径流组织与竖向设计,错落布置旱溪、下凹式绿地等海绵设施,彩色透水健身步道蜿蜒其中,实现景观效果与生态功能的统一,打造兼具品质、艺术、生态的高颜值海绵社区。
玉峰实验学校(南校区)海绵项目
该项目以校园景观湿塘为调节主体,结合周边分散的附属绿地布置大面积下凹式活动绿地,将雨水引流至景观湿塘内,实现生态化污水处理和高效的动态景观效果,构建起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美观与功能相协调、绿色与灰色设施联动的校园海绵体系。
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配套道路项目
该项目则联动配套道路与周边水系、厂区地块,系统梳理雨水径流组织路径,将治水新理念与城市工业建设相融合。项目依据场地特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置多样化海绵设施,实现雨水资源化和生态化管理,大幅提高区域抗洪排涝能力。
两环连接线(台虹路—阳澄湖大桥)绿化景观海绵项目
两环连接线是连接苏州与昆山两地的重要快速路网通道之一,全长约10公里,总占地面积约110公顷。该项目整体从水安全、水环境、径流污染控制、碳中和等需求出发,结合场地及道路断面条件,因地制宜设置雨水滞留池、下凹绿地、植草沟、人工湿地、环保雨水口等海绵设施,有效提升沿线区域排水防涝安全水平、控制雨水面源污染,充分保障周边河道水质。
2024年是昆山推进海绵城市示范建设的关键一年,昆山纳入国家海绵示范城市建设项目库的7大类、310个项目开工率100%,完工项目超250个。此外,12个项目获评省级示范,21个项目入选2024年度苏州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
昆山将坚持
全域推进、全面发力、全民共享的理念
进一步完善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支撑体系
全力打造“会呼吸”“有韧性”的
水兴、水安、水美的生态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