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驶出工地必须要保证车轮和车身冲洗干净,项目部要严格控制住带泥上路。”苏州科技城城管执法队员与辖区某工地项目负责人进行沟通。今年以来,苏州科技城城管部门致力强化渣土运输管理手段,以管理为重点,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加大辖区工地服务指导力度,稳步推进工地管理示范样板精细目标。
“数字化”创新打造闭环新模式
为持续推动工地建筑垃圾智治监管力度,全面实现建筑垃圾管理领域“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程”的蓝图。苏州科技城城管部门选取了辖区东渚新苑三期在建工地作为智慧全过程监管试点运行单位, 聚焦“两端一线”,通过制度重塑和技术创新,积极构建数字化治理专项应用模式,实现工地源头、运输路线、消纳场地的全方位数字化监管。同时,城管部门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试点单位渣土运输管理制度和标准,通过建立工地建筑垃圾管理台账,明确了建筑垃圾产生量、运输路线、消纳场所等基本信息,并安排队员定期对试点单位台账资料进行评估监管,及时调整和完善试点监管策略和措施,确保持续改进和长效管理,进一步优化建筑垃圾的闭环管理。
“你车辆未按要求进行封闭式覆盖,现在我们要对你的车辆进行依法登记保存,请你配合执法。”在科技城富春江路段,执法队员正在现场对一辆未按要求进行封闭覆盖的渣土车辆进行暂扣。
“上门式”服务营造柔性新体验
“您好,您的报备审批已经顺利通过。下午我们的执法队员会将相关批复材料及时送达工地项目部门。”收到属地城管的审批反馈信息后,科技城某项目负责人不禁为城管部门的高效、快捷审批报备服务,竖起赞许的大拇指。
苏州科技城城管部门采取的定点上门入驻工地,指导企业完善工地管理“四要素”,最大限度发挥监管引导优势,改观以罚促管固有模式,杜绝工地门口污水横流,路面抛洒滴漏频发等举措,让企业切实体验到了城管部门真正在转变服务职能与便企为企服务上的前后巨变。
尤其在审批与监管环节,推出的“保姆式”上门服务措施,一经推出就获得企业的一致赞许。不少企业直言,自从有了城管部门的入驻跟进管理,企业车辆的运输规范了,车辆清洗更彻底了,抛洒滴漏减少了,工地管理“四要素”更健全了,就连以往存在的员工从业专题教育也走上了正轨。更重要的是随着工地规范化建设的提升,以及行政处罚的大幅缩减,企业运输成本也实现了显著降低。
“红黑榜”通报塑造争优新环境
苏州科技城城管部门通过与施工方建立管理微信群,每日不定时通报工地规范化管理巡视过程中发现的各类待整改问题。微信群建立的初衷,主要是便于问题的及时上传下达得以专人对接与跟进落实。杜绝以往存在的层层转达最终无人关注,或者草草转发,最后敷衍了是,不注重问题整改质量等行为发生。同时减少执法队员反复往返在建工地打扰企业正常施工。并通过问题“红黑榜”公示,看看谁家问题最多,谁家管理最规范,不盲目沉浸在工地管理的自我满足状态。让各工地在红红脸,出出汗的同时,也看到相互之间存在的管理不足与实质差距,间接促进辖区各在建工地力争打造绿色、生态的优质施工环境,紧跟高新区的绿水青山生态环境步伐。
日前,科技城城管部门约谈了辖区黑榜名单内在建工地,针对个别在基坑开挖之前因绿化移植、地下管道迁移而造成的路面污染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要求施工方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按照“五清”标准,严格落实项目正式开工之前的场地保洁工作。
苏州科技城城管部门将事前审批、批后检查、执法监管始终贯穿工地日常管理工作全线,充分发挥好服务、管理作用,全面打造城市管理全要素巡查监管体系。针对车辆带泥上路、道路遗撒、车辆未进行密闭、覆盖措施等问题,形成以日常巡查为主,专项巡查、重点督察和“回头看”为补充的全方位、综合性、常态化城市管理巡查督察工作模式,进而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