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伊始
“人工智能”正在掀起狂潮
蛇年春晚上
机器人扭出了东北范儿
更懂人的DeepSeek,火爆了全网
……
人工智能重塑着我们的生活
开始变得越来越具象化
近期,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好消息频传
“可以上班,可以当导游”
苏企拿下人工智能领域最高荣誉
人形机器人
是集各类核心尖端技术于一体的载体
是具身智能的物理形态之一
也是具身智能的代表产品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
在苏州工厂“上班”
在展示馆担任“导览员”
已经成为现实
乐聚“夸父”人形机器人在江苏亨通工厂实习
位于吴江区的企业
——乐聚机器人
是国内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
2024年底,乐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产线
在东太湖畔正式启动
这是江苏省首条人形机器人产线
1月17日,乐聚机器人将
第10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交付北汽越野车
标志着乐聚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自2023年11月“发布即量产”以来
已迈入批量交付的新阶段
目前,乐聚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还“入职”了苏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展示馆
化身为智能讲解员
随着乐聚人形机器人的量产
及商业化进程不断加速
在科研教育、展厅导览、交通劝导、
工业智造、智能家居等多元化场景
得以广泛落地应用
2024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近日出炉。吴江东太湖度假区企业乐聚机器人作为联合单位参与的“基于人工智能稀疏大模型的电力装备协同作业与运维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春节前
魔法原子机器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研发生产的MagicBot
已在吴中区一家工厂“上岗”
5台人形机器人
排队依次走向工位
稳定有序地做着产品检测、物料搬运
零件取放、扫码入库等工作
当前,吴中区将依托机器人+人工智能
雄厚的产业基础
奋力打造
“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
太仓高新区企业
江苏云幕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打造了5款人形机器人
包括应用于未来工厂的
重型、中型、轻型等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型谱序列
逐浪而行
2024年苏州市人工智能产业
实现营收2362亿元,增长超20%
在《中国城市人工智能发展指数报告
(2023—2024)》中
苏州排名全国第五
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具身智能
未来3年,产业规模冲击300亿
在中新具身智能产业园
项目奠基仪式上
《苏州工业园区具身智能机器人
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
正式发布
园区提出
未来三年将不断壮大
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规模
力争核心产业规模达150亿元
关联产业规模达300亿元
(中新具身智能产业园效果图)
具身智能机器人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自规划、自执行等特征,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方向。
目前,园区已集聚具身智能机器人相关企业98家,2024年营收约163.4亿元,累计培育上市企业2家,各级独角兽(含培育)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
此次发布的《行动计划》提出,园区立足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的总定位,力争到2027年实现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应用推广成效显著,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本体制造集聚区、技术创新策源地和应用场景示范区。
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苏州AI未来可期
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需要加大“政产学研用”融合力度
2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与苏州市人民政府
签署深化合作协议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人工智能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人工智能实验室)揭牌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人工智能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苏州人工智能实验室)揭牌,将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以“产品牵引、服务牵引、贡献牵引”为原则,以重大原始创新为目标,加快建设人工智能新兴学科、智慧治理交叉学科,努力构建政府、产业、学术、研究和应用一体化的平台,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苏州正量身定制扶持政策
2月10日,苏州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苏州市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若干措施》《苏州市支持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发展的若干措施》。
《苏州市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若干措施》围绕推动技术创新、拓展应用场景、强化要素供给、完善创新生态等方面提出了14项具体措施,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千行百业提质增效。
《苏州市支持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加大高端人才支持力度、加大青年人才集聚力度、加大引才模式创新力度、加大人才支持保障力度等方面提出9项针对性政策举措,大力吸引集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加快建设人才友好型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摄影:朱超
据市发展改革委消息
苏州已基本形成AI全产业链体系
涵盖人工智能基础层、框架层、
模型层、应用层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
基础层核心硬件竞争优势明显,引进和培育以中科可控、长光华芯、亿铸科技、敏芯微、纳芯微等为代表的AI硬科技领军企业;
框架层开发平台创新突破,涌现出同元软控、千视通、思必驰等框架层领域领军企业;
模型层研发能力持续提升,在工业、科研、文旅、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42个重点算法通过国家网信办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7个大模型通过国家网信办大模型备案;
应用层企业阵营不断扩容,拥有华兴源创、博众精工、天准科技、凌云光等一批智能制造领域科创板上市企业,以及汇川技术、科沃斯、追觅、江苏北人、灵猴机器人等机器人领域的佼佼者,此外还有魔门塔、天瞳威视、图达通、知行汽车、智加科技等一批提供自动驾驶技术和解决方案的优秀企业。
人工智能
不是颠覆者,而是赋能者
苏州将以先行者的姿态
探索AI与城市发展的
更多可能性
“共启AI+ 新质赋未来”
本周五(2月14日)
2025年苏州市“人工智能+”
创新发展推进大会
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深度行(苏州站)将举行
全方位、多角度地
展现苏州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成果
共同探讨苏州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趋势
让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