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月遥相映,人间共良辰
总台2025年元宵晚会无锡分会场上
《相思》的旋律在寄畅园响起
用园林展示了江南之美
古建筑园林大家陈从周先生曾说:
明代园林看苏州
清代园林看扬州
近代园林看无锡
无锡的园林
一步一景,亭台楼阁
曲径通幽、湖水潋滟
每一帧都美得令人心醉
无锡拥有大量园林
据不完全统计
全市现有园林及园林式名人故居
40多处
无锡的园林美不胜收
成了让人低回不已的东方情书
让我带你从《相思》的歌词
走进无锡美景
走进无锡园林
品味这里的诗情画意
歌词灵感源自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唐 王维《相思》
整首歌曲,以红豆为切入点,引出这曲《相思》。这看似普通的红豆,背后却蕴藏着一段深沉而久远的故事。
说起红豆,人们最为熟知的,当属顾山红豆树,它被誉为江阴“奇人奇树奇碑”的三奇之一,悠悠岁月已走过了1500多个春秋。
回溯到遥远的南梁时期,昭明太子代父在顾山香山寺出家修行,于此潜心编写《文选》。据传在顾山,昭明太子亲手种下了这棵声名远扬的红豆树。
古树名木,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一株古树,就是一方故土、一段历史、一缕乡愁。
近年来,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红豆树的保护,定期聘专家为红豆树进行养护修复,如今红豆树虽历尽沧桑,但仍生机盎然,枝繁叶茂。
歌词灵感源自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宋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寄畅园地傍无锡惠山东麓,千百年前,这里本是惠山寺僧舍。元朝时,名“南隐”“沤寓”,明正德年间,北宋大词人秦观的后裔秦金辟为园,垒山凿池,移种花木,营建别墅,秦金号凤山,此处又在惠山山谷里,便被称作“凤谷行窝”。
凤山谢世后,秦瀚、秦梁、秦燿相继为园主。万历十九年,秦燿被解职,回到无锡,宦海沉浮,秦燿感慨万千,他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遂取意王羲之诗句,“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从此,这座园林便唤作寄畅园了。
明代宋懋晋曾绘有《寄畅园五十景》,园中介如峰、知鱼槛、七星桥、八音涧、九狮台、鹤步滩等景观,自然和谐、灵动飘逸。
寄畅园,胜在水,“天下第二泉”闻名天下。当年,茶圣陆羽为了一泡好茶,将天下水分为二十等,列惠山泉为二品,并说“茶得此水,皆尽芳味也”,又为这里增了一趣,就连苏东坡,都要专程跑到这里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寄畅园,这座江南文脉的汇聚之地,犹如一座永不落幕的文化殿堂。一曲《相思》,让古老的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凝聚民族精神的文化纽带。
无锡拈花湾,是一座将唐风宋韵展现得淋漓尽致的禅意小镇。踏入其中,仿佛穿越千年,回到了盛世大唐。
近年来,拈花湾景区秉持创新精神,将科技作为全新画笔,在唐风宋韵的古老画卷上精心勾勒。现代智能科技与沉浸数智体验深度融入传统文化,绽放出独特魅力。这里不仅有夜间特色演艺“禅行”,用光影与舞蹈讲述千年禅意;还有全感官沉浸夜航体验“空灵之境”,带你穿梭虚实之间,邂逅梦幻奇景;更有奇幻的元宇宙沉浸体验,打破现实与虚拟的边界。在智慧旅游与沉浸式体验新空间的探索道路上,拈花湾景区不断迭代升级。
登上元宵晚会的舞台,拈花湾更是将唐风宋韵的浪漫禅意,传递至了大江南北。
歌词灵感源自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北宋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清名桥,静卧于无锡南门外古运河与伯渎港交汇处,是无锡古运河上的璀璨明珠。它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无锡“寄畅园”主人秦燿的两个儿子捐资建造。历经康熙八年重建等岁月变迁,至今已默默伫立400多年。
南长街,枕着悠悠古运河,从明清岁月款款走来。它曾是古驿道、繁华商街,见证无锡商贸盛景。石板路旁,粉墙黛瓦错落,诉说往昔故事。
如今,它摇身一变,成了集古韵与时尚于一体的打卡地,是无锡文化的鲜活载体,在这里,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交织,彰显着这座城市独特的人文风情。
歌词之外
无锡还有很多
园林建筑、古镇古街、亭台楼阁
令人心醉
如薛福成故居、梅里古镇
龙光塔、东坡阁等
歌词灵感源自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唐 李白《春思》
薛福成故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清末无锡籍思想家、外交家和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薛福成的大型宅第,有“江南第一豪宅”之誉。
薛福成一生游历四方,见识广博,他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入宅第的营造之中。宅第由中、东、西三条轴线组成,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中西合璧,近代民居建筑与江南造园艺术和谐结合。
薛家花园,作为无锡园林的杰出代表之一,尽显江南园林的温婉细腻与典雅精致。同时,它也承载着无锡向近代工商业城市转型的重要历史记忆。
歌词灵感源自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宋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 张九龄 《望月怀远》
东坡阁整体建筑按照宋代《营造法式》所描述的官式建筑所建,采用宋代江南地区厅堂造构架形式,建筑群的空间意象取意宋画,建筑与自然山水石林交相呼应。整体建筑群从择址规划、总体布局到建筑营造,将中国传统建筑之美融于阳羡秀丽山水,成为人们登高怀古、观山赏水的绝佳之处。
歌词灵感源自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南宋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梅里古镇以吴文化为核心要素,以古都水乡为表现形态,以特色商业为载体,通过“一河、一岛、一街、一戏”的布局绘就古镇新图景,构筑具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特色的吴源文化体验传承地、江南文化休闲旅游区。
歌词灵感源自
“东风夜放花千树 ”
——宋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千门开锁万灯明”
——唐·张祜的《正月十五夜灯》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唐 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
筑于锡山之巅的龙光塔,是无锡城市的地理标志,更是数百年来无锡文风兴旺的象征。明代万历年间的进士王思任在南归途中坐船路过无锡,作《游惠锡两山记》说“越人自北归,望见锡山,如见眷属”。乾隆曾登上锡山,他欣喜地写道“今日锡山姑且置,闲闲塔影见高标。”
曲虽终 情未散
元宵晚会的一曲《相思》
让爱意继续在无锡蔓延🥰
在小红书账号“小甜锡”上
很多网友表达了对无锡的喜爱
无锡
一个说出口
就充满甜蜜的名字
无锡
一座让你有理由爱上
并留恋的城市
有人爱她的风华正茂
爱她的文脉悠长
爱她烟雨江南的容貌
爱她的青春与活力
也爱她街头巷尾
升腾起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