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6月秦会稽郡郡治
所在地被确认在
苏州金城新村遗址周边后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
又释出苏州古城秦代考古的
最新进展
混堂巷北与北园两遗址出土三例戳印“吴市”陶文的器物,苏州古城秦代陶器被认定为江南地区首次出土明确断代的秦代陶器群。
三处遗址线索联结,不仅描绘出了“江南型秦代陶器”的图谱,更为吴越地区融入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历史进程提供了更多实证。
北园遗址一隅。赵劼 摄
苏州古城考古
是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
重要组成部分
金城新村、混堂巷北、北园等遗址
系近些年来
苏州古城秦代考古的重要发现
其中发现的一批秦代遗迹和文物
对南方秦汉考古和历史研究
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金城新村遗址地处苏州子城核心位置附近。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市考古研究所先后3次对遗址进行了局部重点考古发掘,发掘区域约200平方米,发现遗迹现象30处,出土完整及可复原器物300余件(组)。
遗址出土的大量密集性叠压堆积的板瓦、筒瓦、瓦当和陶管等建筑构件,体形硕大而工艺考究,并与陕西关陇秦核心区域出土器物特征高度一致,加之其中一块瓦片刻有“右”字戳印铭文,指向秦代从事砖瓦烧制的工官机构“右司空”。
结合种种,专家将秦会稽郡郡治的所在地圈定在遗址周边,即苏州的子城片区。此为目前秦三十六郡郡治得到确认的少数实例之一。
混堂巷北遗址地处苏州古城相门内西北侧,北园遗址则地处苏州古城东北隅,两处遗址均系2024年新发掘。
两遗址出土的三例“吴市”陶文,是继广州“女(汝)市”、上海青浦“吴市”之后,南方地区发现的第三批秦陶文,亦是苏州古城考古极为重要的发现。
市考古研究所所长程义解释道:“北园遗址和混堂巷遗址陶文‘吴’字的写法明显不同,前者为典型的秦篆,后者为六国文字写法。这一差异为我们研究‘书同文’制度的推行提供了绝佳的案例。”
“吴市”为“吴县市亭”的省称,市亭制度系秦代统一市场管理制度的重要措施之一。刚刚纳入帝国版图的吴越旧地也执行了和关中、关东等地一样的管理制度,显示出大一统王朝对周边强有力的控制。
综合三处遗址的发现
可以勾勒出吴越地区
融入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
历史进程的更多细节
秦统一六国后,在新征服区可能按照中央政府的统一规定修建了地方官方建筑。
虽然官方建筑构件采用了核心区的规制,但日用之物却多见具有浓郁楚国风格的陶器,反映出中央政权只对带有官方色彩的建筑采用了统一标准,而对民间日用陶器采取了因地制宜,尊重地方传统的措施。
“会稽郡是秦帝国东南最重要的战略据点,确定会稽郡及其文化面貌对探讨吴越地区融入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历史进程等学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程义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