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提升社区便民、惠民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切实提高辖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近日,浒墅关阳山社区开展了一场“惠邻益生”公益便民服务活动。
保安老黄“变身”刀匠黄师傅:半生守社区,退休续温情
“刺棱、刺棱……”社区门口又响起了熟悉的磨刀声,“师傅,我这儿有两把剪子,能磨吗?”68岁的黄师傅左手按着菜刀,右手握着磨刀石,手背上的青筋随着动作微微凸起。刀刃在石面上来回游走,溅起细碎的水花,他的动作娴熟得仿佛在弹奏一首岁月的歌谣。
他原本是居民口中亲切的“保安老黄”,退休后,他偶然得知社区会定期开展便民活动,闲不住的黄师傅便产生了为大家磨剪子、戗菜刀的念头。说干就干!黄师傅的“磨刀事业”便由此展开,一个长板凳、一块磨刀石,是他的全部家伙事儿。工具简单,但排队的居民却是不少。他说:“没想到这么受欢迎,今后一定坚持下去。”自此,每逢便民服务日,褪色的布围裙往身上一系,工具箱里长短不一的刀具一字排开,排队等候的居民表示,“现在这样的人不多了,就算是花钱也不好找。他免费磨刀,还坚持了这么多年,真佩服!”越来越多的居民拿着磨损的菜刀、剪子来到这个“小摊儿”,亲切地称呼他为磨刀界的“黄师傅”,看着磨得锃亮的刀纷纷道谢。
家电“急诊室”:徐师傅的百宝箱藏满人间烟火
在社区门口的长桌上,年近六十的徐师傅刚放下自己的“百宝箱”。“徐师傅,我家电热水壶又闹脾气了!现在水烧开了也不会自动断电,用起来特别不方便。”独居的张爷爷颤巍巍的捧起一把水壶。徐师傅扶他坐下:“老伙计别急,我给它‘把把脉’。”他总说修电器是“医者仁心”,那些经过岁月蹉跎的旧家电在他手里,总能重新哼唱出温暖的日常。
社区便民服务活动的现场,在缝纫机"哒哒"声中,葛师傅细致的将老人的衣服一件件补好;理发推子“嗡嗡”作响,志愿者陆阿姨正给排队的老人修剪银丝;体检摊位前,医生也在细心检查,叮嘱着血压偏高的居民日常需要注意的地方……
“咱不图啥,就图个心里踏实,只要还能动弹,这摊子就支下去。”黄师傅说。温暖从不缺席,它藏在叮当的磨刀声里,在修好的电饭煲中,更扎根在每个愿意为他人停留的善意瞬间。一把锃亮的菜刀能切开热腾腾的生活,一台修好的收音机继续播放岁月静好。那些长满老茧的手,修修补补的不仅是物件,更串联起社区大家庭最珍贵的温度。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小修小补”看似不起眼,却是人间烟火,方便了居民日常生活。接下来,阳山社区将常态化开展各类便民活动,更好地为群众服好务、办实事、办好事。(朱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