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亚冬会
刚刚在“冰城”哈尔滨落幕
赛场上运动员同场竞技
而在赛场外
每天有上百辆来自苏州金龙的
海格客车完成转运保障任务
一起走进这家企业
海格客车诞生于苏州,2024年一共有14254辆从苏州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果首尾相接排列起来,长度相当于2.6个港珠澳大桥,时速300公里每小时的高铁从头开到尾,也需28分钟。
2024年,苏州金龙全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29%,海外市场贡献首次超过国内市场,销售额超过50%,新能源占比超出口额一半以上。
在刚刚举行的亚冬会上
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运动员
齐聚零下20℃的哈尔滨
每天有超过100辆海格客车
完成转运保障
苏州金龙技术中心市场调研室主管刘通介绍,这款服务亚冬会的车型,搭载了海格自主研发的智能座舱系统,是行业首家在客车上面引入的智能座舱,它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深层次的交互体验,也搭载了智能温控系统,可以根据车内的温度自行来调节温度的变化。
北京冬奥会、巴黎奥运会、博鳌亚洲论坛、G20杭州峰会、上海进博会、秘鲁APEC会议等,苏州金龙海格客车已成为车轮上的“中国名片”。2025年1月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论坛暨公交客车科技交流会上,推出不到一年的新V系“海格公路复兴号”被评为“高端商务客车之星”。
苏州金龙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严则进介绍,总共参与新V系大巴研发的人员有1000多人次,投入的总资金超过人民币1亿元,也是公司有史以来投入最大、参与人次最多的新产品开发。
1998年苏州金龙成立之初,严则进就投入到第一款客车的研发设计之中,27年先后不断迭代升级,严则进从未缺席。2021年,公司决定破茧重生。
严则进回忆,当时有非常多的反对声音,提出这个智能座舱的理念的时候,连乘用车都才刚刚普及智能座舱,商用客车包括国内和海外的标杆还没有一家产品,甚至连样车都没有出来过,那么在这种背景下海格来进行智能座舱开发就是从0起步。
打开严则进的电脑,新V系整车三维设计数模里包含了2万多个零部件。3年磨一剑,甚至连一个倒车镜的设计都要经过上百次的讨论与评审。
以创新促升级,对海格这辆大车来说,科技创新才是最强动力。每年投入销售额的3%以上用于研发,截至2024年底累计授权专利720件,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45项。
2007年12月,与瑞典车企新技术讨论会;2014年5月,品质改进会。翻翻严则进数十个笔记本,改进、验证、创新都是高频词。无论是纸质时代,还是数智化时代,创新求变或许就是苏州金龙的不变追求。
20年苏州金龙海外业务扩展至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客车近6.5万辆。2024年企业获得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补助资金、江苏省双创人才奖补、姑苏领军人才项目补助资金、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奖补资金等。在苏州,有奔头!
严则进说:“在这个创新的时代,海格如果不做出改变和突破,那么很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我们海格一直坚持不断向上攀登的精神,不断地实现迭代和升级,我想这个是最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