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分类劝导员当好分类“大管家”
“你看,这些塑料瓶是可回收垃圾,剩饭剩菜是厨余垃圾,要分开来放……”每天清晨6点半,垃圾分类劝导员便守候在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点前,引导居民正确分类并丢弃垃圾。
从“随手扔”到“随手分”,垃圾分类劝导员需要通过耐心、细心的引导,帮助居民养成良好分类习惯。作为分布在社会治理最小单元的社区垃圾分类劝导员,他们如同社会治理的“触感神经”,在一线用实际行动引领着垃圾分类成为社区新时尚。
为进一步打通垃圾分类的“神经末梢”,今年12月,苏锦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举办了生活垃圾分类清运及专职劝导员业务培训活动,进一步细化了专职劝导员的工作标准,提高他们的监督分类能力。“我们现在总共有5位垃圾分类劝导员,已经完成了商业小区的全覆盖,未来也会在沿街商铺、工厂企业开展垃圾分类劝导工作,形成全民环保的良好氛围。”垃圾分类工作人员表示。
科技赋能让垃圾分类更智慧
今年年初,垃圾分类投放站“智能化”升级试点项目顺利完成,增加了垃圾分类智能自动换桶、跟踪记录投放等功能,为小区开启了“智能化”垃圾分类的“新风尚”。
该小区原先设有一个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点,但小区几百户居民主要集中在早晚时段投放垃圾,这给垃圾分类劝导员带来了不小的工作压力。“以前大家投放的时间都集中在早晚,比较混乱,经常会出现‘落地包’,现在升级以后,投放方式变多了,我们的工作压力也小了很多。”垃圾分类劝导员表示。
此次投放站的升级,一改以前单一的刷卡投放模式,增加了人脸识别投放、手机号码投放、微信扫码投放、小程序投放、芯片卡刷卡投放及按钮投放方式,还新升级了自动换桶功能,不仅便捷了居民投放垃圾,还极大地减轻了劝导员们的工作。
除此之外,增加了劝导员对居民投放垃圾进行扫码评价的举措,借助大数据的力量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投放的精准度和环保意识。
与此同时,每个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点都放置了收集小程序的二维码,居民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小程序了解最新的垃圾分类政策、物品回收信息和回收价格,也可以预约上门开展回收服务。
苏锦街道通过前端做好垃圾分类,后续推广可回收物再生利用,提高可回收物的再处理、再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