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新区枫桥街道支英社区的大街小巷,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她们身穿红马甲,手持民情本,以网格为阵地,以服务为纽带,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她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脚步丈量民情;没有豪言壮语的誓言,却用双手托起信任。她们,是社区巾帼网格员们——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更是千家万户的“贴心人”。从修剪扰民树枝到跨城代取体检报告,从抢修漏水管道到手把手教老人用手机,这群巾帼网格员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真情书写担当,在“小网格”中托起基层治理“大民生”。
枝叶关情:一剪一修间诠释治理精度
“警报声吵得我家宝宝一直哭,多亏网格员半天就解决了!”玫瑰园小区的业主对巾帼网格员阚国华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原来是网格员阚国华在巡查小区时发现居民们都围在小区栅栏边,电子防盗护栏因为茂密的树枝误触一直发出警报声,居民们被警报声吵得心烦意乱。见此情形她迅速上报社区并联动物业、综合执法、绿化部门,仅用半天时间便完成勘查修剪。巾帼网格员们就是这样从细微处以小见大,她们不仅是问题的发现者,更是资源的整合者、流程的推动者。就像那被修剪的枝条,她们以专业素养剪除群众生活的“毛刺”,用绣花功夫织就社区治理的经纬。
千里牵线:一纸证明里彰显服务温度
“小阚、小沈,我在扬州,能不能麻烦你们帮我取一下体检报告,我手机上查不到。”接到退休党员陈阿姨的求助电话,巾帼网格员阚国华和沈丹没有让距离成为服务的阻隔。她们奔波于卫生服务站,细心拍摄阿姨的体检报告,用手机架起跨越城市的桥梁。巾帼网格员们通过小小的手机视频连线指导居民如何看体检报告,举动虽小却书写着新时代基层工作者“数字赋能”的智慧,更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赤诚。当老龄化社会与数字化转型交织,巾帼网格员们正以“技术+温情”的双翼,让每一位居民都不被时代列车抛下。
滴水穿石:一汪清水中映照担当本色
“不好意思哦小张,现在打扰你,我家水管漏水了我不知道该问谁就来问你了。”凌晨的漏水警报,对张菊英而言就是冲锋的号角。当她踩着晨露敲响居民家门,身后已联系好社区、物业的应急队伍。从现场勘查到管道维修,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抢修,彰显着“未诉先办”的担当精神。在基层治理的考卷上,巾帼网格员们始终以“事不过夜”的作风作答,用及时雨般的行动滋润群众心田。
以心换新:举手投足间传递文明薪火
吴勤华牵起遛狗绳的身影,刘兆娟教老人使用手机时的耐心,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画面,恰恰诠释着基层治理的深层内涵。当巾帼网格员们俯身成为“临时家人”,当智能手机课堂开进社区广场,她们早已超越事务性工作的范畴,成为文明新风的传播者、代际鸿沟的填平者。这些温暖的日常互动,正悄然培育着“与邻为善、守望相助”的社区文化基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而巾帼网格员们正是这一战略的生动践行者。她们用脚步编织“民情地图”,用真心搭建“连心桥”,在家长里短中成为民情前哨,在柴米油盐里书写初心答卷。
她们的故事让我们看见:伟大出自平凡,坚守即是力量。她们用点滴行动诠释着“人民至上”的初心,用躬身服务标注着“枝叶关情”的担当。当“她力量”融入基层治理,社区不仅有了井然秩序,更升腾起直抵人心的温暖。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密码,就藏在网格员沾满泥土的鞋底中,藏在居民会心一笑的皱纹里。这千千万万的平凡微光,终将汇聚成基层善治的璀璨星河!(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