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43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狮山横塘街道横塘社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一场以“培养正确消费观,争做维权小卫士”为主题的青少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活动。此次活动通过法治课堂、创意手抄报和社会实践等特色形式,从孩子们抓起,引导辖区家庭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构建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和服务的良好社区法治阵地。
以案说法,夯实消费安全防线
活动伊始,志愿者老师紧扣热门话题,以“萝卜刀”“鼻吸能量棒”等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网红玩具作为切入点,结合真实发生的典型案例,展开了一场绘声绘色的讲解。随后的提问互动,老师引导孩子们深入思考“如何合理规划零用钱的使用”“为什么危险玩具坚决不能购买”等问题,既拉近了距离,也充分调动了大家的参与热情。志愿者老师对于《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相关条款的详细阐释,让孩子们深刻领悟到“消费行为不仅是个人享有的权利,更意味着一份社会责任”,课堂气氛越发活跃。
童心绘法,传播维权正能量
在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志愿者老师组织孩子们开展了“3·15消费者权益日”主题手抄报创作活动。为了让孩子们加深今天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印象,老师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手中灵动的画笔,将方才学习到的法律知识以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图文形式画在手抄报上。有的孩子以“拒绝虚假广告”为主题,运用夸张幽默的漫画手法,辛辣地讽刺了不良商贩的欺诈行径;有的则以“安全消费”为核心,精心设计可爱的卡通标语,温馨提醒同伴们要格外留意商品的保质期等重要信息。这些优秀的手抄报作品不仅充分展现了孩子们出色的创作才华,更在潜移默化中向他们的家庭普及了消费者权益知识。
学以致用,勇当理性消费小主人
“小朋友,你知道包装袋上的‘QS’标志代表什么意思吗?”活动现场,老师借助趣味十足的法治动画视频,为孩子们揭开了“三无产品”的神秘面纱。动画视频不仅详细介绍了“三无产品”以及“过期食品”对身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严重危害,还带领孩子探秘商品标签上那些容易被忽视的“隐藏密码”。而在“消费实践课堂”环节中,孩子通过近距离观察生活中常见物品的绿色环保标志、质量合格标志,仔细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关键信息,练就一双识别商品优劣的“火眼金睛”,为他们以后在日常生活中熟练掌握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等重要信息提供方法。
在此次3·15主题教育活动中,通过“理论+实践”“普法+ 创意”的多元融合,辖区的孩子们不仅系统学习了消费者权益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切实掌握了购物陷阱的识别方法与维权技巧,实现了从以往“被动接受管理”到如今“主动理性消费”的转变,成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展望未来,横塘社区将持续开展青少年法治课堂,积极开展常态化的消费者权益等法治宣传活动,让辖区内的居民生活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张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