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至,昼夜均,万物苏。近日,狮山横塘街道各社区纷纷开展春分主题活动,结合民俗文化、非遗体验等形式,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让居民畅享江南春日好时节。
春分“绘”油伞 墨染绘江南
三月的姑苏城浸润在杏花微雨里,狮山二社区活动室内热闹异常。居民们正亲身体验油纸伞的制作过程,从选材、制坯、糊纸、绘画到上油,逐步体会匠人匠心。
春分正是苏州传统手工艺品油纸伞的制作时节。七十六岁的王阿婆轻抚着檀木伞柄,回忆起童年光景:“我们双塔市集后巷有位伞匠,梅雨天总在檐下绷伞面,那桐油香能飘过整条平江路……”对面的退休教师老张笔走龙蛇,在伞面上留下一句“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制伞师傅穿梭其间,时而示范“三烘三晒”的古法,时而讲解伞面“五福捧寿”纹样的讲究,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惊叹声……居民们从手中的纸伞看到的不仅是一个生活用品,更是姑苏城这片古老土地的文化符号。
这些象征着传统工艺的油纸伞,让居民们不仅感受到了手工艺术的魅力,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对春分节气与江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春分“拓”新色 丝巾“漾”芳华
水拓丝巾,源于千年的“湿拓画”技艺,被喻为“水面上的魔术”。为传承非遗技艺、弘扬节气文化,新狮社区开展“春分‘拓’新色,丝巾‘漾’芳华”水拓丝巾主题活动,社区工作人员向居民们展示了这项古老技艺的神奇:颜料滴入特制画液,以画锥轻勾慢捻,水面顷刻绽开莲花纹、流云纹;再将丝巾轻覆其上,转瞬拓印出独一无二的斑斓图案。“春分是平衡与希望的象征,水拓艺术则讲究‘顺势而为’,两者内核相通。”工作人员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引导居民们深入理解春分节气的文化内涵与水拓艺术的精髓。
接着,居民们化身“春日画家”,以丝巾为纸、春色为墨,在水的涟漪中绘制出独属于春日的非遗画卷,沉浸于创作之中,进一步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王阿姨第一次尝试水拓技艺,她将丝巾染成渐变青绿色,笑称这是“把春天的草地披在身上”。
春分“筝”春意 童心寄春风
“风筝,又称纸鸢,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承载着古人的聪明才智,也承载着人们对吉祥、顺遂的美好祝愿。”为让社区青少年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近日,万枫社区结合春分节气组织“枫彩少年”体验风筝制作,让孩子们触摸传统文化脉络,感受春天的活力。
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在风筝上绘制自己心中的春天。有的以蓝天白云为背景勾勒出翩翩起舞的蝴蝶,有的描绘盛开的桃花和绿意盎然的草地,还有的写下“平安顺遂”“梦想起航”等字样,希望借助春风将自己的美好愿望传递到更远的地方。现场气氛温馨而欢快,每个孩子都沉浸在创作的乐趣中,一只只独一无二的风筝逐渐成型。活动不仅让大家体验了传统手工艺的乐趣,也拉近了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文化自信。
花间春意闹 春分好时节
为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让居民了解感受春天的喜悦和情趣,3月19日,开展,吸引了众多居民的踊跃参与,共同在花香四溢中感受春分节气的独特魅力。
“春分是平分昼夜、春色正中分的美好节气……”狮山一社区的插花活动现场,志愿者老师为大家详细讲解了春分节气与花卉的文化渊源,以及插花艺术的基本技巧,包括花材的选择、色彩搭配,插花的流程步骤、操作技巧等。大家认真挑选心仪的花材,小心翼翼地修剪枝叶,用心构思布局,将康乃馨、非洲菊、满天星等花材巧妙搭配,展现出蓬勃的生机。“这次插花活动让我在春分时节与春天有了更亲密的接触,亲手做出美丽的插花作品,感觉自己仿佛也成为了春天的一部分,真的非常开心,希望以后能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参加活动的郑女士说道。
春分不仅是昼夜平分、万物复苏的节气,也是迎接春天、感受自然生机的美好时刻。未来,狮山横塘街道将秉持“传承与创新并重”的理念,以文化为纽带,开展更多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居民在感受春天美好气息的同时,也让传统文化在社区居民中生根发芽,绽放光彩。(狮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