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手段的快速发展,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形式层出不穷,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生活安宁。为切实提升社区居民的防骗意识和反诈能力,近日,枫桥街道马浜社区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反诈宣传活动,努力构建“全民参与、群防群治”的反诈新格局。
常态走访宣传,织密“反诈网”
社区民警、网格员和法律明白人进小区通过敲门入户“零距离”“面对面”的方式,开展反诈宣传活动,“接听保健品推销电话要慎重,不听、不信、不转账”“大爷、大妈,如果您收到自称公安、法院、客服等的来电要求您转账、汇款,一定要核实”……在与居民交谈的一声声问候和叮嘱中,以通俗易懂的话语向居民讲解常见的诈骗手段、典型案例,提醒居家老年群体,特别是老年人要擦亮眼睛,提高辨别能力,谨防落入“保健品”“投资养老”等诈骗陷阱,同时法律明白人还提醒老年人的子女们要多关注老人日常生活,提醒家中老人保护好个人信息,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如发现被骗第一时间报警求助。
紧盯重点人群,绷紧“反诈弦”
“阿姨,您有没有接过陌生电话,询问您的银行卡号和验证码?这些都是诈骗的常见手段,您可千万要小心啊!”网格员们特别关注老年居民这一易受骗群体,通过加强入户走访宣传,提醒他们保持警惕,不要贪图小利,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为实现精准宣传,社区对易受骗人群进行分类梳理,网格员们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采取“案例剖析”“以案释法”等形式进行针对性宣传。针对老年人,重点讲解养老保健、养老服务等诈骗防范知识;针对家庭主妇,重点普及网购退款、虚假投资等诈骗识别技巧;针对灵活就业群体和商家,则分别剖析兼职刷单、游戏代练、App推广测试以及融资诈骗、非法集资等诈骗手段。
聚焦关键节点,筑牢“反诈墙”
马浜社区紧盯“315”“618”、双十一、双十二等特殊节点,提前筹谋,加强走访宣传,通过真实案例向居民揭示“双十一”期间常见的刷单、假冒电商、海外代购等诈骗手段和手法,提醒大家要仔细甄别,切实增强群众防诈骗意识和能力。与此同时,社区与派出所、银行等共建单位做好联动,通过贴近居民生活的形式,将复杂的金融防骗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让防骗教育深入人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讲解了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介绍现在网络上快递扫码领红包广告、微信链接广告等新型诈骗手法。还列举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生动的案例,深刻剖析受骗原因,引导群众认识网络诈骗的本质,认清电信诈骗套路,提升自我防护能力,做到“四不”,不轻信、不慌乱、不扫码、不转账。
反诈宣传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下一步,马浜社区将持续推进反诈宣传进楼栋、进家庭、进商户,定期更新诈骗案例库,切实筑牢诈骗“防火墙”,守好居民“钱袋子”。(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