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走进浒墅关秦馀社区活动室,青年白领围坐练习空灵鼓技法,书画爱好者泼墨挥毫,清越空灵的乐声与淡淡墨香交织流动。原来是社区“馀见苏农”共建项目推出的“空灵鼓”“书法”创新课程,以传统文化为载体,为现代都市人群搭建起情感联结的“文化会客厅”。
空灵鼓声 都市青年的“社交减压阀”
3月14日晚7点,首期空灵鼓课程正式开课。现场专业音乐教师从基础乐理讲起,通过《茉莉花》《声声慢》等耳熟能详的曲目,带领学员掌握敲击技巧。“手腕要放松,落槌时注意音阶的连贯性。”她穿梭在学员之间,逐一纠正动作。课程特别设计“减压练习”环节,将呼吸节奏与敲击频率相结合,让学员在音乐中舒缓情绪。
为促进邻里互动,空灵鼓课程还设计了“破冰”互动环节,学员需根据随机分发的简单乐谱片段合作演奏,36岁的小雯发现合奏搭档竟是同栋楼的邻居,当场互加了微信。“我们不强求技艺速成,更关注文化体验带来的情感连接。”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学员群已从单纯的课程交流,自发衍生出“周末骑行约伴”“宠物互助照看”等兴趣话题。
翰墨生香 全龄课堂的“文化初体验”
周四下午的书法教室内,专业书法教师正讲解楷书笔法,十余位学员中既有白发老者也有年轻白领。69岁的罗老坐在第一排,特意带来珍藏的狼毫笔与邻座年轻人分享,“社区给我们书画爱好者安了个家!”老人难掩喜悦。作为连续三年为社区书写春联的“民间达人”,他如今每周带着自备的歙砚与墨条前来学习,“能和专业老师系统进修,还有年轻人一起切磋,特别有劲头”。
课程从握笔姿势、基础笔画等环节循序渐进,还计划增设春联书写、创意书签设计等实用单元。年轻学员小金在课后感慨:“原以为书法是老年人的爱好,没想到老师用现代审美解读传统笔法,让我对书法有了新的理解。”
接下来,秦馀社区将持续深化“馀见苏农”项目,不断创新精品文化课程,通过“资源联用、活动联办、成果联享”的模式,让文化服务真正实现精准触达,书写出都市邻里的温暖序章。(申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