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枫桥街道紧扣“推进康养服务、守护居民健康”主线,以康养驿站为触角,以多彩活动为载体,构建起“医养融合、智慧赋能、文化润心”的立体化健康服务体系,用精细化服务托起辖区居民的健康生活圈。
智慧赋能,打造家门口的“健康管家”
“以前只是偶尔测测血压,现在能清楚地看到全天血压波动,连夜里的情况都有记录,心里踏实多了!”枫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新高血压管理服务模式,优化操作流程、突破技术瓶颈,实施动态血压监测项目。医疗团队不仅为居民提供专业的动态血压监测服务,还依据监测报告,从饮食、运动、作息等方面给出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同时,紧密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居民提供综合、连续、全程的健康管理。
走进位于白马涧花园三区的龙池社区康养驿站,中医理疗室里艾香袅袅,健康监测区排起长队。这里是一个集健康管理、文化娱乐、生活照料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站内提供的医养服务涵盖了血压血糖监测、体检报告专业解读、便捷配药、中医推拿及仪器理疗等。这种“家门口”的养老模式,既满足了老年人“不离家、不离亲”的养老需求,又减轻了子女的照护压力。目前,街道已在东浜、龙池、景山、枫华社区打造4个康养驿站,通过科学布局构建起“一刻钟便民康养服务圈”,实现辖区健康服务网络的精准触达。
科普先行,筑牢全民健康“防护墙”
“春吃芽、夏吃瓜,跟着节气养脾胃……”西津桥社区联合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开展“乐龄无忧 健康沙龙”活动,通过专家的讲解与互动,让居民们掌握科学的春季养生知识。居民李阿姨展示着课堂笔记:“老师教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的防治,以及日常饮食中的营养搭配,这些接地气的知识特别实用!”社区工作人员还通过分发宣传册的方式,助力居民养成健康饮食习惯。
枫华社区在“益路枫华”便民市集开展“春风送暖护健康”多学科联合义诊活动,提供“健康咨询+基础检查+个性化指导”服务;寒山社区联合养老服务中心华馨护理院开展“雷锋医护进社区”活动,“流动义诊小分队”为高龄、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进行上门问诊;景山社区开展“邻里守望健康行 春分养生正当时”活动,给辖区居民们带来了春日里的健康关怀……义诊服务架起“连心桥”,贴心服务温暖民心,共同筑牢健康防线。
多元活动,绘就乐龄生活“幸福图”
“自从参加了瑜伽班,我的身体比以前更灵活了,心情也变得更加愉快!”从去年2月份开始,东浜社区老年大学瑜伽课程已连续开展3期,课程由专业的瑜伽老师指导,内容涵盖了基础瑜伽动作、呼吸调整、身心放松等多个方面。八段锦、柔力球、古典舞等内容让老人们在“家门口”享受到专业的健身指导。活力养老舞动“夕阳红”,社区现有7支舞蹈队,各具特色的文娱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银发“追梦人”。通过将家门口的“老年大学”打造成“文化养老”的重要平台,不断丰富老年人业余文化生活,为社区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马浜社区的趣味运动会上,老人们积极参与趣味投壶、巧掷沙包、一起圈圈乐等项目,在欢声笑语中玩出年轻心态;木桥社区的手作课堂上,居民们跟着老师制作养生艾草槌,在手工创作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杨木桥日间照料中心,白马涧社区“涧悦食尚社”针对老年人群体的身体状况和营养需求,精心制作了养生奶茶……这些融合养生理念的创意活动,既传播了健康知识,更让老年人在动手创造中收获快乐。
以初心致匠心,用情怀暖桑榆。从智慧医疗到康养驿站,从科普课堂到乐龄活动,枫桥街道用一个个创新举措诠释“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接下来,枫桥街道将持续深化“医养融合”模式,全面提升养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让“老有颐养”的幸福图景愈发绚丽,让“健康中国”的基层答卷更加温暖人心。(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