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您看这个牛奶盒属于可回收物,清洗后可以投放到蓝色垃圾桶。""爷爷,过期药品需要投放到红色有害垃圾桶,我帮您分类吧!"3月是“学雷锋”主题月,平江街道拙政园社区的青少年们积极参加到社区的便民服务中,化身小苏志愿者为垃圾分类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清晨,身着小苏志愿者马甲的青少年来到社区便民站现场与来自社区民兵连、共建单位、机关单位的青年们一起组成“拙政清风”行动队为民服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通过"宣教+服务"的模式,将垃圾分类与便民服务深度融合,推动社区治理焕发新活力。
在坝上巷清风亭,青少年小苏志愿者一早就忙碌起来,与社区民兵连连长陆斌一起搬桌子,布置场地,垃圾分类的宣传点就设在小区门口的垃圾分类站旁边,刚布置好,小苏志愿者和民兵连连长陆斌一起为居民宣传起垃圾分类知识。“哦,原来大棒骨不是厨余垃圾啊!”“是的,因为难腐蚀而且质地坚硬不容易粉碎,因此被列入其他垃圾。类似的还有榴莲壳、椰子壳等。”在小苏志愿者的仔细讲解中居民江阿姨恍然大悟。宣传现场特别设置了便民服务台,居民朋友们在回答垃圾分类问题后获得积分,可以兑换免费配钥匙、磨刀等便民服务。
“现在有免费上门收大件垃圾的服务。”社区小苏志愿者卢倩倩带领“拙政清风”行动队一起为居民解答垃圾分类问题,给居民、商户提供适合他们的垃圾分类咨询服务。在宣传中许多居民和商户都得到了帮助,他们也渐渐加入了宣传垃圾分类的行列。社区小苏志愿者队伍从24年开始日益壮大,社区民兵、青少年、优秀青年、党员、居民志愿者、爱心商户的加入丰富了队伍的人员类型和知识体系,在垃圾分类行动中大家也是出力冲在前列。去年至今,社区组织针对性的垃圾分类清理行动10余次,帮助无物业零星楼宇、街巷居民清理杂物、整理环境,志愿者们走进行动不便的居民家中,清理他们堆放已久的衣物和杂物,让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了提升。青少年成为了小苏志愿队中的宣传主力,他们以青春独有的热情和活动感染身边人,一场由青少年主导的环保实践,正悄然改变社区生态。
"我们不仅是垃圾分类的践行者,更是社区共建的参与者。"青少年志愿者们的朴素话语,道出了新时代青少年对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当青春活力注入基层治理,当便民服务衔接生态理念,拙政园社区的绿色变革故事正在续写更精彩的篇章。未来社区将把青少年志愿服务纳入常态化工作机制,让"绿芽行动"成长为涵养文明新风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