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高新区企业苏州国科康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编制的《可穿戴式脑机接口专用脑电采集分析系统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T/CAS 976—2024团体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为中国首个可穿戴脑机接口产品标准,规范了“可穿戴式脑机接口专用脑电采集分析系统”的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填补脑机接口领域标准空缺。
该“标准”由中国标准化协会-脑机接口与类脑智能专委会组织,多家单位共同撰写,旨在规范“可穿戴式脑机接口专用脑电采集分析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相关产品生态,引领脑机接口技术产业发展。
据悉,该标准规定了可穿戴式脑电采集分析系统的术语定义、分类和组成、要求、试验方法,适用于可穿戴式脑电采集分析系统的研发、生产、检验和使用,有利于推动脑机接口领域脑电信息采集平台设计开发的规范化和通用化,促进脑机接口产业高质量发展。
脑机接口能够在脑与外部设备间发送和接收信息,从而实现两者直接通信,已成全球科技前沿热点,在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可穿戴式脑电采集分析系统是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中常用的脑电信息采集设备,具有采集精度高、时间分辨率准、应用场景广、操作简便等优势,在医疗、消费、教育、娱乐等多种场景具有广泛应用。
“标准”的实施和应用,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和效果。通过遵循和满足各项技术要求,可大幅提升产品质量、推动技术创新、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脑机接口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此外,国科康成还积极拥抱人工智能,为医疗器械AI化增添动力。此前,苏州市级培育人工智能大模型名单发布,国科康成多模态医学影像人工智能诊疗大模型(人工智能+科研)入选。针对临床诊疗科研中存在的数据治理工作量大、人工智能分析方法门槛高和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国科康成研发了多模态医学影像人工智能诊疗大模型,其包括数据标注治理系统和人工智能模型构建系统,基于大量医学图像、多模态AI和参数高效微调等技术,支持基于语言大模型的实验结果分析,可应用于各类疾病的精准诊疗研究。该模型可有效利用医院存量数据资源,实现医疗数据到智能诊疗技术的转化,加速科研创新和临床转化。
苏州国科康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国科康成作为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孵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对AI医学影像、数据的输入、清洗、标注、计算,形成大数据模型和迭代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入脑科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国科康成目前拥有八条产品线,产品覆盖影像诊断、手术规划、导航及术后调控管理等全场景应用,包括康成睿数、康成睿影、康成睿脑M、康成睿视、康成睿脑E、康成睿航、康成睿智以及康成智医,并在全国重点城市布局,建立完善全网销售渠道,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产品销售和市场布局,覆盖全国三甲医院30余家,服务单位1260余家。
近年来,高新区不断深化医疗器械及大健康产业布局,先后引入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工所、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等院所平台;集聚科塞尔医疗、诺一迈尔、康多机器人、心擎医疗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及细分领域标杆企业;建成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等一流创新载体,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超30%。
接下来,高新区将充分发挥
江苏医疗器械产业园集聚效应
以头部企业为主导
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工所、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
等院所平台为技术支撑
全力推动医疗器械及大健康产业
迈向更高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