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构建和谐亲子关系,3月29日,枫桥街道龙池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阳光心灵驿站推出“智慧父母的角色定位与成长突破”专题团辅课堂。本次活动聚焦家庭教育中的情绪管理与心理调适,通过专家讲座、情景模拟及一对一团体辅导等形式,为辖区30余位家长带来了一场直达心灵的成长之旅。
活动伊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吴恬仪老师通过独创的“芳香情绪解码法”开启破冰环节,引导家长们闭目嗅闻薰衣草、甜橙等植物精油,在氤氲香气中觉察身体反应。“当闻到柑橘香时,我感受到久违的轻松,原来气味能成为情绪的调节器。”家长戴女士在分享中感慨道。
课程特别设置“匿名提问”环节,邀请家长在纸条上写下家庭教育中最棘手的困惑。短短十分钟,吴老师便收到数十张承载焦虑的纸条:“孩子写作业拖拉,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手机一收就爆发冲突,该不该给?”“二胎家庭中,老大总说偏心,怎样平衡亲子关系?”这些问题直指当下家庭教育的普遍痛点。
针对家长们的困惑,吴老师以“案例分析+工具演练”的形式逐一拆解。谈及“自主学习力培养”,她通过“目标阶梯法”示范如何将大任务拆解为小步骤:“与其催促‘快写作业’,不如和孩子共商‘今晚先攻克数学应用题,完成后自主安排30分钟娱乐时间’。”现场家长纷纷记录下“启发式提问清单”,学习用“你觉得哪种方式更高效”代替命令式沟通。
面对“手机争夺战”,吴老师抛出“家庭契约法”引发热议。她邀请家长模拟与孩子签订“电子设备使用协议”,明确“每日使用时长”与“违约后果”,同时强调:“契约必须包含孩子的需求,比如‘周末预留1小时游戏社交时间’。唯有尊重,才能换来合作。”结合“非暴力沟通四要素”,家长们演练如何将“再玩手机就没收”转化为“妈妈担心长时间看屏幕会影响视力(观察),我感到焦虑(感受),我们能否一起调整时间安排(请求)?”
针对二胎家庭的特殊挑战,吴老师以“同胞竞争”案例展开情景剧演绎。当家长王女士扮演“抱怨被忽视”的老大时,突然眼眶泛红:“我才明白,孩子争的不是玩具,而是父母的关注。”吴老师随即分享“专属时光计划”:每天为每个孩子预留15分钟“独享陪伴”,并通过“家庭会议”让两个孩子参与规则制定。“手心手背都是肉,但爱的表达需要策略。”家长陈先生若有所思。
“原来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我没找到对话的技巧。”家长刘女士在反馈表中写道。许多家长表示,通过课程意识到“教育是亲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一位父亲感慨:“以前总怪孩子沉迷手机,今天才发现,是我下班后刷手机的习惯给了他暗示。”
龙池社区关工委负责人介绍,本次课程是阳光心灵驿站“家校社协同育人”系列活动的第二期,后续将持续推出亲子心理沙盘、家庭关系工作坊等特色服务,通过构建系统化的家庭教育支持体系,助力家长实现从“本能型养育”到“智慧型陪伴”的成长蜕变,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筑牢家庭防线。(顾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