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处处景
港城大地满目新
近年来,张家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自2020年起,累计完成造林面积8289.75亩,全市林木覆盖率提升至20.37%,建成省级绿美村庄、省级森林步道……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生态美与发展兴的双向奔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逐绿前行 绘就绿景
来到大新镇新湖公园,绿意扑面,穿湖公路两侧设有园林式廊桥,分别栽种芦苇、荷花等江南特色水生植物,是一处集亲水休闲、生态科普于一体的个性化城市滨水空间。通过推动镇级公园、森林步道等建设,张家港着力提升城镇绿化覆盖率和景观效果,不管是新湖公园,还是黄泗浦生态公园,都以充足的绿量、优美的景观、集聚的人气成为张家港林地绿化新样板。
城市的绿色脉络还给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福利,在冶金园(锦丰镇)一干河东岸和香山景区,通江森林步道,望江路、望湖路、采香径山地森林步道满足了市民对亲近自然的需求,增强了群众的绿色获得感和生态幸福感。
生态优先 精彩蝶变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张家港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近年来,依托张家港湾生态提升工程、退港还城等项目,通过实施“堤坡覆绿、还滩于江、植树造林”三大工程,将12公里长江岸线打造成具有大江风貌的滨江亲水景观。
如今漫步张家港湾,绿树成荫,江风宜人,这里是张家港的沿江绿廊,实现从“工业锈带”到“生态秀带”的精彩蝶变,成为张家港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生动注脚。2024年,永兴村凭借“张家港湾”江湾生态湿地修复实践,入选苏州市首届国际湿地城市特色湿地乡村案例。
近年来,在不断修复生态的过程中,张家港市系统推进沿江岸线整体绿化造林工程,共完成3400余亩长江沿岸造林绿化,大力改善湿地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江水滚滚东逝,江岸黄了又绿。生态环境也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改变着模样——江豚逐浪、候鸟落脚成为生态张家港的生动名片。据观鸟爱好者观察记录,张家港市共被观察记录到的鸟类超过340种,其中不乏乌鸫、黄腹山雀等一大批稀有物种,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来“安家落户”,成为张家港持续多年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有力见证。
点绿成金 以绿促富
初春时节,柳枝萌芽、麦田翻绿,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常兴社区青年圩一派春意盎然。农民穿行垄上抓紧春耕备耕的勤劳身影,与美好生态底色交相辉映,既是风景,也是“丰”景。常兴社区以绿美乡村建设为抓手,探索出“绿美+柑橘”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绿色不仅仅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还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力量。在距离常兴社区不远的常北社区,如诗如画的乡村成为常阴沙放大农文旅融合发展与强村富民协同互促效应的主阵地。在建设绿美村庄的同时,常北社区精心打造一条集“稻麦乐园、年代记忆馆、田园人家、桔林牧场、林中花海”等于一体的休闲观光旅游研学线路,实现“以绿促富”“以富带美”。
优美的自然环境就是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近年来,经开区(杨舍镇)福前村、大新镇中山村等一批绿量充足、各具特色的村庄绿化示范点脱颖而出,全市共建成省级绿美村庄8个。随着越来越多的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生态美与百姓富愈发同频共振。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今年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提出20周年
站在新的起点
张家港将持续聚力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将美丽张家港的底色
绘就得更加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