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在这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时节,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文明祭扫新风尚,枫桥街道东浜社区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草长莺飞春日暖 茶韵清明树新风”清明茶艺文化活动。活动以茶为媒,将传统茶艺与移风易俗相结合,为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场集文化体验、技艺传承、文明倡导于一体的春日雅集。
活动现场,茶香袅袅,古琴悠扬。被布置得古色古香的社区活动中心摆放着青翠的绿植和雅致的茶席,伴随着悠扬的古琴声《高山流水》,居民们陆续入座。茶艺师身着素雅汉服,手法娴熟地展示了“凤凰三点头”的冲泡技艺,热水从壶嘴倾泻而下,在杯中激起层层涟漪,茶叶随之翩翩起舞。居民们屏息凝神,欣赏着茶叶在杯中舒展,如春芽初绽。居民们围坐一堂,聆听茶艺师讲述中国茶文化的千年历史。“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从陆羽《茶经》到清明茶俗,茶艺师娓娓道来,大家仿佛穿越时空,感受“晴窗细乳戏分茶”的诗意境界。
在理论讲解和表演结束后,活动进入了实践环节。居民们亲手实践泡茶,温杯、投茶、注水、出汤,动作虽显生涩,却饱含专注。今年72岁的张阿姨第一次体验完整的茶道流程,她小心翼翼地温杯烫盏,按照“高冲低斟”的要领注水。“以前喝茶就是抓把茶叶倒开水,今天才知道泡茶有这么多讲究。”张阿姨笑着说。茶汤澄澈,映照着张张笑颜;轻啜一口,唇齿留香间,春日的清新与宁静悄然入心。活动现场还设置了“最美茶汤”评比环节。居民们将自己冲泡的茶汤倒入品茗杯,互相从色泽、香气、滋味等方面进行点评。王伯伯泡的碧螺春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茶汤清澈明亮,香气清幽持久。“没想到我这粗手大脚的,还能泡出这么好的茶!”王伯伯开心地说。品茶之余,社区工作人员端上了精心准备的青团。这些青团由社区志愿者用新鲜艾草汁和糯米粉手工制作,居民们一边品茗,一边尝着软糯香甜的青团,聊着家长里短,其乐融融。软糯的艾草香与茶韵交融,恰如苏轼笔下“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闲适之趣。
在茶香氤氲中,社区工作人员适时开展了移风易俗宣传。通过播放《文明祭扫倡议》短视频,发放文明祭扫倡议书,倡导以鲜花代纸钱、以家风传承代焚香祭拜。“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志愿者引用《岁时百问》中的名句,倡导居民用更绿色、更安全的方式表达哀思,让清明更“清”更“明”。文明祭扫承诺墙前,居民们纷纷主动签名承诺。社区志愿者向每位参与者发放了环保祭扫大礼包,内含可降解祭扫用品和鲜花种子。“以前清明都是烧纸钱,现在知道了这样既不安全也不环保。今年我准备带着孙子去烈士陵园献花,既文明又有意义。”老党员陈爷爷说。居民王伯伯也感慨道:“泡茶静心,品茶思亲,这样的活动既雅致又有意义。文明祭扫不仅保护环境,也更符合传统文化的内涵。”夕阳西下,活动在欢声笑语中接近尾声。居民们意犹未尽,有的围着茶艺师请教冲泡技巧,有的相约下次一起品茶,还有的在讨论如何将今天学到的文明祭扫理念传递给家人朋友。
在这个草长莺飞的清明时节,东浜社区以茶为纽带,既让居民领略了“茶烟一缕轻轻扬,搅动兰膏四座香”的非遗魅力,又传递了“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文明理念,更播撒了文明祭扫的新风尚。东浜社区负责人表示,未来,社区将继续深挖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深耕传统文化沃土,通过更多寓教于乐的形式,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区焕发新的生机,为构建和谐社区注入文化动力。相信在社区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传统文化必将在这片沃土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邵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