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艾草芬芳。4月2日,枫桥街道支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欢声笑语,一场以“巧制青团忆清明 春日拾味觅知音”为主题的巾帼课堂活动温情启幕。30余位妇女骨干、巾帼代表齐聚一堂,在青团制作中触摸传统民俗,于家风故事里赓续文化根脉,以行动践行文明祭祀新风尚。
文明倡议先行 共筑绿色清明
活动伊始,社区妇联主席吴燕宣读了《文明祭扫倡议书》,号召居民以鲜花祭扫、网络追思等绿色方式缅怀先人,减少焚烧污染,共同守护社区环境。“一束菊香寄哀思,一句家训传深情。文明祭祀不仅是新风尚,更是对先辈精神的传承。”张主席的倡议赢得现场阵阵掌声。巾帼代表们纷纷在倡议书上签名承诺,将带动更多家庭践行移风易俗理念。
青团巧手传情 指尖流淌春意
揉粉、和浆、裹馅、塑形……在热心居民朱阿姨的指导下,青团制作课堂热闹开场。新鲜采摘的艾草经焯水、捣汁,与糯米粉交融成碧玉般的面团;红豆沙、芝麻馅料被巧手包入其中,团子尖头圆身的传统造型寄托着“追思圆满”的深意。李阿姨边示范边讲述:“苏州人清明做青团,讲究‘三蒸三晾’,为的是让团子更韧更香。”年轻居民小顾首次尝试包馅,虽捏出几个“开口笑”,却乐在其中:“原来青团的褶皱里藏着这么多学问!”
舌尖品春味 心间话家风
蒸笼白雾袅袅升起,青团清香弥漫全场。大家围坐分享亲手制作的美食时,活动转入“清明记忆”分享环节。78岁的周阿姨忆起幼时与祖母采艾草的场景:“老一辈总说‘青团压桌,家宅平安’,如今手把手教年轻人做,就像把老手艺续上了弦。”新苏州人小刘则感慨:“以前只知清明扫墓,今天才懂青团里的‘艾’与‘爱’同音,原来食物里都是文化密码。”
知音相约 温情绵长
活动尾声,巾帼代表们将100余个青团分装成礼盒,赠予社区居民。礼盒附带的还有手写家风格言卡,一句“勤俭持家久,诗书继世长”传递着跨越时空的温暖。“青团虽小,却让邻里心贴得更近了。”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未来“知音有约”课堂将持续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让民俗技艺成为凝聚社区力量的纽带。(顾思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