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街道康佳社区作为纯动迁社区,老年人口占比较大,康佳社区党委紧抓群众服务工作,以“小康人佳”党建品牌为引领,着力完善辖区“为老”服务,从老年群众实际需求出发,以“全龄友好”为笔,化“银发自治”为墨,在9.9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勾勒出一幅“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幸福画卷。
文化滋养,构筑精神家园
康佳社区深耕文化养老沃土,为老年人搭建起“家门口的艺术殿堂”。每周四下午两点,康佳社区老年大学舞蹈教室准时响起《茉莉花》的旋律,58岁的王阿姨带领10余名学员随着节拍舒展身体。这支成立多年的舞蹈队不仅在各种节日献出精彩的表演,更成为社区睦邻文化的流动窗口。社区三楼的康佳书场里,评弹毛老师正在演绎新版评弹《合同记》,台下50余位老人时而跟着哼唱,时而用手打着拍子。中场休息时,几位老人主动上台清唱几句的评弹段子,6岁的小听众朵朵在爷爷怀里跟着学起了评弹手势:“这里的故事比动画片还精彩!”
如今,舞蹈队的表演已成为社区迎新春的保留节目,书场中场休息时的居民“小乐惠”也成了听众期待的环节。这些文化活动如同一条精神纽带,将康佳社区的“一老一小”串联在一起,既让传统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生,也让老年人在艺术滋养中收获“被需要”的幸福感。
健康护航,打造活力空间
康佳社区以“康养+体育”为双引擎,为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位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中医康养工作站,每个月都会为居民提供免费义诊。76岁的陈伯伯患有肩周炎,经过三个月的针灸理疗,疼痛明显缓解:“这里的医生都是高新区人民医院的专家,手法专业又耐心,比去医院排队方便多了。”工作站还针对老年人常见慢性病,推出三伏贴、冬季膏方等特色服务,累计服务居民500余人次。
康佳花园六区新嵌入的屋顶花园内,由医院中医师联合康佳社区“老银佳”老年协会成员牵头的养生操活动,自2024年投入使用以来,已形成每月两次的常态化养生课堂。活动中,中医师现场示范呼吸吐纳技巧,协会成员担任动作指导,吸引了60余名老人参与。75岁的李叔叔通过半年练习,肩周炎症状明显缓解:“这里的中医师会季节变化调整锻炼内容,春天教八段锦,冬天练五禽戏。以前胳膊抬不起来,现在跟着学了‘调理脾胃须单举’,感觉气血都顺畅了。”康佳社区辖区内各小区老年活动室也已实现全覆盖,太空步机、乒乓球桌等运动设施一应俱全,让“每天锻炼一小时”成为生活常态,真正实现“老有所健”。此外,康佳社区积极推进“光明行动”,联合热心企业为40余户独居、高龄老人家庭免费更换LED节能灯,照亮生活细节,减少因灯光昏暗而导致的危险。
银龄互助,凝聚治理合力
康佳社区积极发掘社区退休老教师、老党员、老职工们,成立“老银佳”老年协会。以“老银佳”老年协会为纽带,充分激发老年人的自治潜能,构建起“银发助邻”的共治格局。依托“议佳事”议事平台,发挥以老助老议事作用,让老年人从“旁观者”变身“参与者”,用经验与智慧为社区治理注入活力。康佳一区的“康家小院”经过一系列微改造后,不仅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文化客厅,更化身基层治理的“微型议事厅”。每周三上午,小区居民与协会成员围坐在一起,讨论小区新鲜事、闹心事。在小区停车位改造工程中,老党员老唐带领居民代表实地丈量、绘制平面图,通过“错时停车”“共享车位”等创新举措,解决了200余户居民的停车难题。议事小院无小事,如今,小院议事已形成“议题收集—实地调研—方案协商—跟踪反馈”的完整闭环,累计解决环境治理、设施维护等问题47件。
从文化浸润到健康关怀,从空间焕新到自治参与,康佳社区用“绣花功夫”织就了一张覆盖全龄的服务网。未来,社区将继续在“小康人佳”的引领下,通过完善平台建设、适老化改造升级、志愿服务品牌深化等举措,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收获稳稳的幸福,让“老有所养”迈向“老有善养”。正如“老银佳”成员老范所言:“最美不过夕阳红,康佳就是咱的家。”(程以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