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江苏 > 正文

太燃了!火了600年⌛

0
分享至

今天

人民日报聚焦

宜兴市丁蜀镇三洞桥村的

前墅龙窑

“开窑大吉!”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三洞桥村的前墅龙窑,在村民和游客的共同见证下,迎来又一次开窑。几名窑工共同挥锤,将封住的窑门击破,再钻进窑身,将烧制的陶艺产品取出。“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精美的陶器吸引了许多陶艺爱好者前来参观。

前墅龙窑始烧于明代,600多年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是江苏目前仍以传统方法烧制陶瓷品的唯一一座龙窑。前墅龙窑由窑头、窑身和窑尾构成,头北尾南,通长43.4米,采用传统柴烧技艺,每窑可入陶坯8000件左右。在整个烧窑过程中,开窑是最后一道工序。

数百年来,龙窑成就了陶都宜兴的美誉。2006年,前墅龙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年来,三洞桥村围绕龙窑及其烧制技艺进行保护、传承与发展。2023年,该村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前墅龙窑正在进行装窑作业。

保护物质空间

营造活态环境

穿过三洞桥村前墅自然村内的原生态村落民居,远远望去,有一道长长的黑色瓦檐,沿着高坡蜿蜒而上,瓦檐下隐约可见黄土垒起——这就是前墅龙窑。前墅龙窑利用村中山坡天然地势,随坡度绵延,恰似一条卧伏黄龙,由此得名。

刚刚完成一次烧制,村里窑工周群戴着手套,围着龙窑例行“体检”。“用于添加柴火、观察火候的鳞眼洞周围,因为内外温度差异,是最容易开裂的部位。”顺着周群手指的方向,可以看到好几个洞口外侧有一条条裂纹,周围还有一些细碎砖石掉落。

周群介绍,这几天,窑工们要用太湖白泥调和水,搅拌成糊状的“胶水”,对开裂部位进行修补——就像刮腻子那样,给窑身“找平”。过去600多年中,每次烧制后的检查和修补,都依照这样的方式进行。在窑身上,小修小补的印记清晰可见,层层叠叠都是历史的痕迹。

前些年,前墅古龙窑也经历过“大手术”。丁蜀镇建设和生态环境办公室副主任苍盛介绍:“前墅龙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维修采用修旧如旧的方式进行。”第二节拱形结构拆下后,先用已有的旧砖石修补,不够的就用古法烧制新砖,补充到第二节结构里面,最后在外面覆盖上一层太湖白泥防裂。为进一步保护古龙窑,又对雨棚进行加固消险,将虫蛀腐烂的横梁换为防腐木,并刷上了桐油。

在“陶都”宜兴,陶制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电烧,2000年以后又增加了气烧,省时省力还可批量生产,目前99%的产品都采取这两种方法制作。但古法窑烧会留下火痕,形成“氛围”,让陶器表面散发金属般的古朴光泽,仍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除了对龙窑进行日常养护外,对其所处物质空间的保护也向周边延伸。记者看到,龙窑对面建设了700多平方米的展示馆,陶艺产品琳琅满目;以龙窑为核心,周边房屋延续了白墙黑瓦的江南建筑风貌;沿河景观小品及夜间灯光带,也融入龙窑元素……

三洞桥村党总支书记管洪兵介绍,为了让龙窑在“活态环境”下进行保护展示,村里正在复建历史上的窑货码头,并计划在对岸建造工艺品博物馆,给龙窑烧制的陶器打上“身份证”,进一步加强保护。

在生产中传承

在传承中创新

宜兴“窑制”紫砂器历史悠长,以丁蜀镇最为出名。这是为何?

三洞桥村“烧窑大师傅”吴小羊告诉记者,丁蜀镇黄龙山的紫砂泥在全国独一无二。紫砂泥也叫“五色土”,表层泥颜色偏红,越往深越紫,但即使同种泥料在同一温度下烧制也会显现不同的色彩,这就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此外,河网密布、交通便利的优越条件,也为当地发展制陶产业奠定了基础。

整个制陶流程中,最难的一步是烧制,而烧制中最难把握的是温度。

代代相传的传统烧制技艺,全靠经验辨别温度、把握火候——烧窑时,温度需达到1200摄氏度。怎样炼就一双火眼金睛?“秘密就在颜色中。”烧窑50多年的吴小羊告诉记者,火焰颜色是温度的体现,他一看就心中有数:600摄氏度是正红色,800摄氏度是橙红色,1000摄氏度是亮黄色,到了1200摄氏度以后,就会微微发白……

出窑后,吴小羊会通过产品的质量来检验自己的判断,并在数十年的尝试中不断改进:如果温度不够,陶器表面结晶度不高,就容易渗水;如果温度太高,表面起泡甚至瓷化,紫砂泥就“关闭”了气体交换的细孔,变成了瓷器。

吴小羊从小跟着父亲学习烧制技艺,往上数至少传承了5代人,而到了他的侄儿吴伟明这代,则在传承中有了创新。

吴伟明在村里“烧窑大师傅”中算年轻的,他2001年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学习烧制陶器。“我大学专业是热处理,为实践积累了理论知识。”吴伟明向记者展示了识别温度的“温锥”。

这是三角状的金属,使用时斜插在泥巴上,几个站成一排,放置在鳞眼洞口,能反映温度的细微变化。为什么要使用温锥精准测温呢?这与烧制产品的变化有关。

吴伟明介绍,过去窑烧产品以日用陶为主,近些年附加值更高的紫砂制品越来越多,且不同泥料耐温性也不同。例如朱泥含铁量高,烧制温度为1150摄氏度,段泥类的烧制温度达到1200摄氏度,为保障更高的成品率,需要分段烧制。但龙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能像气烧、电烧一样安装数字化仪表,年轻一代便采用更精准有效的测温手段,学习物理、化学知识,了解升温曲线,把握添柴节奏,更好地掌握火候。

管洪兵介绍,在三洞桥村,90%以上的村民从事制陶产业上下游工作。除了最具特色的烧制环节,村里还以成立行业协会、开办大师工作室、组织交流活动等形式,在陶刻、贴花等环节上培育年轻手艺人。

发展特色产业

助推文旅融合

江苏省宜兴市三洞桥村景色。

“在我们村,烧制陶器的历史已有600多年。今天我教大家制作一个手工艺品……”三洞桥村村民林彩琴的家中,迎来一批来自江苏南通的游客。两天的“研学游”行程中,林彩琴带他们参观龙窑、了解陶文化,并上了一节陶艺课。

身为工艺美术师的林彩琴从一块完整泥料上取下一块8厘米长、3厘米宽的泥条,展示从泥条到制成茶壶雏形的全过程。

游客们坐在林彩琴家一楼的客厅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尝试制作各种形状的茶壶、杯子、花瓶,孩子们将泥料捏成一个个小动物的形状。一下午的时间,大家纷纷交出了自己的作品。

到了前墅龙窑烧窑的日子,林彩琴将游客们的作品拿去烧制,等出窑之后再寄给大家——这是许多游客的期待。

像这样在家中举办的研学游活动,许多村民和林彩琴一样,每周都会接待一次,每年接待500多人次。“我做壶的收入是50万元左右,龙窑的金字招牌擦亮后,接待研学游可以再增收10万元。年收入比2016年之前翻了一番。”林彩琴告诉记者,村里80%的村民都参与其中,在农文旅融合的产业链上,农家乐、民宿、酒店也纷纷开办起来。

如今,村级研学游中心正在规划筹建,建成后可容纳1500人同时参加活动。这样,家家户户分散的资源可以聚拢,不仅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举办更丰富的活动,还能配套村级公共服务、组织技能培训、助力村民增收。

龙窑带火的不仅有研学游,还有每年的节庆活动。“为了平衡保护与发展,我们每年少量组织6到8次窑烧。”丁蜀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潘志刚介绍,一年一度盛会“国际柴烧艺术节”2024年已是第三届,艺术节集展销活动、教育体验、技艺表演等于一体,不仅给村民搭建起多层次的销售渠道,还邀请国外陶瓷艺术家进行文化交流,进一步打造前墅龙窑的品牌。据统计,全村每年制陶及农文旅特色产业总产值超2亿元,年人均收入4.6万元,村集体年收入达到650万元。

“宜兴龙窑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永兵——

窑火中的传承

熊熊火焰从龙窑的鳞眼洞里蹿出来,吴永兵一边往里添柴一边观察火候——这张照片被放在吴永兵工作室最醒目的位置上。

江苏省级非遗“宜兴龙窑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永兵正在检查烧窑产品。

丁焕新 摄

吴永兵是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兴龙窑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的工作室就在前墅龙窑的对面。

吴永兵是三洞桥村人,高中毕业后在村里的生产队务农。20岁那年,烧窑大师傅来挑选学徒,能吃苦又机灵的吴永兵被选中了。“在20世纪80年代,龙窑烧制的产品以日用陶为主,质量如何全靠一把火——烧窑大师傅是最受尊重的人。”吴永兵介绍,烧窑需要4名窑工协力配合,听大师傅发号施令。

整个烧制的过程分为装窑、烧窑、开窑等步骤。“装窑,就是将要烧制的陶陶罐罐装进窑身。每窑最多能装8000件,总重量26吨到28吨。别看这是个体力活,但对技术的要求很高。”吴永兵告诉记者,因为火势往上走,龙窑是依山而建,前墅龙窑的坡度在8到35度,要想产品在斜坡上站得住,其中大有学问——老师傅们代代相传的经验包括:从龙尾开始自上往下装,产品底部用垫石来支撑,上部稍微靠拢,作“抱头”状。为了装货多,用正反两个匣钵为“一合”,里面装数个产品,既能放得多,也可站得稳。

紧接着就是烧窑,窑工用砖石将门封住,在外面涂上含沙量高的白土,防止开裂和透气。这时,负责挑柴的工人已把柴火准备好,分放在龙窑两边——最早是松枝,后来用宜兴生产的竹枝做原料。“1,2,3!”大师傅一声令下,点火正式开始。“点火是烧炭,不能一下子烧得很旺,而要慢慢加炭,分成5个步骤:从小火开始,小中火、中火、大中火,到最后是大火,一共要22到24个小时,温度达到1200摄氏度左右。”吴永兵告诉记者,前墅龙窑有41对鳞眼洞,这是用来添加柴火及观察火候的地方。4名窑工两人一边,互相配合,从龙头到龙尾,一节一节往上烧。当观察到窑里的温度是1200摄氏度时,这一节就烧好了,窑工们用长得像龟背壳一样的陶土塞子将鳞眼洞堵上,并用草木灰封好,继续往上挪。

等到龙窑冷却48小时左右,就可以开窑了。窑工们将5个窑门重新打开,弓着腰钻进去,把匣钵及其中的陶艺产品一个个取出来。这是全村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是检验大师傅水平的时候。

“通过精准掌握火候、改善匣钵材质,烧制成功率从以前的七成左右上升到了现在的八九成。”吴永兵说,随着时代发展,陶艺产品类型、用时、材质等也在逐渐改变,大师傅的风光也许不再,但守护龙窑烧制这项技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炸裂!江苏男子当街下跪,控诉老婆乱搞暧昧,月入十万还不满足

炸裂!江苏男子当街下跪,控诉老婆乱搞暧昧,月入十万还不满足

行者聊官
2025-07-16 16:44:54
欧盟27国制裁俄国谈崩,普京提停战条件,特朗普不参战

欧盟27国制裁俄国谈崩,普京提停战条件,特朗普不参战

奇思妙想生活家
2025-07-17 12:33:35
真正给美国人送钱的,是被我们捧在手心的娃哈哈!

真正给美国人送钱的,是被我们捧在手心的娃哈哈!

燕梳楼频道
2025-07-14 21:44:07
生完孩子后,我出轨的欲望非常强烈!(女性勿入)

生完孩子后,我出轨的欲望非常强烈!(女性勿入)

性学研究僧
2025-06-17 22:37:40
广东70岁大爷爱上30岁美女,2年为其花费60万,万万没想到,这“美女”竟然是大爷47岁的干儿子!法院判了

广东70岁大爷爱上30岁美女,2年为其花费60万,万万没想到,这“美女”竟然是大爷47岁的干儿子!法院判了

读史
2025-07-16 12:48:08
水害确认影响杭州!铁路部门深夜紧急通知!

水害确认影响杭州!铁路部门深夜紧急通知!

环球网资讯
2025-07-17 10:31:48
夺笋啊谁能阻止快船三巨头?!球迷:Probable Out Doubtful

夺笋啊谁能阻止快船三巨头?!球迷:Probable Out Doubtful

直播吧
2025-07-17 11:55:06
凤凰网扒出宗馥莉家里冰箱都装摄像头!太佩服宗馥莉了

凤凰网扒出宗馥莉家里冰箱都装摄像头!太佩服宗馥莉了

魔都姐姐杂谈
2025-07-17 08:39:44
弃买俄制战机,转换中国北斗?伊朗通告:摧毁了33%的特拉维夫!

弃买俄制战机,转换中国北斗?伊朗通告:摧毁了33%的特拉维夫!

科技有趣事
2025-07-17 11:12:52
基辛格悲观预测:中美开战、普京下台;日本成反华基地,台湾牺牲

基辛格悲观预测:中美开战、普京下台;日本成反华基地,台湾牺牲

boss外传
2025-07-17 10:00:03
玄学:“人怕正月死,更怕正月生”为何?祖先道破背后真相令人深思

玄学:“人怕正月死,更怕正月生”为何?祖先道破背后真相令人深思

眼泪博物
2025-07-13 20:34:02
20球14助攻!17岁巴西锋线神童横空出世,引得5大欧洲豪门疯抢

20球14助攻!17岁巴西锋线神童横空出世,引得5大欧洲豪门疯抢

零度眼看球
2025-07-17 08:51:42
还挺高效!比尔两年太阳生涯两分球命中率55.8% 三分球40.7%

还挺高效!比尔两年太阳生涯两分球命中率55.8% 三分球40.7%

直播吧
2025-07-17 13:00:46
悲哀!扁担女孩成绩刚出炉,口碑立马反转,网友评价:穷人的认知

悲哀!扁担女孩成绩刚出炉,口碑立马反转,网友评价:穷人的认知

史韵流转
2025-07-16 15:41:49
唐诗咏第二家面包店开张,开业日曾志伟穿制服现身,帮忙招呼宾客

唐诗咏第二家面包店开张,开业日曾志伟穿制服现身,帮忙招呼宾客

涵豆说娱
2025-07-17 10:33:53
国乒新周期:教练组竞聘要变天!男队主帅王皓入京,前国手透更多

国乒新周期:教练组竞聘要变天!男队主帅王皓入京,前国手透更多

归史
2025-07-16 14:01:08
陈熠夺金失利仅过十小时,令人反感的一幕出现,樊振东的言论正确

陈熠夺金失利仅过十小时,令人反感的一幕出现,樊振东的言论正确

画夕
2025-07-16 23:59:54
这6类事业编岗位,将退出编制体系,“铁饭碗”也不“铁”了

这6类事业编岗位,将退出编制体系,“铁饭碗”也不“铁”了

巢客HOME
2025-07-14 09:18:43
董璇婚礼现场曝光!小酒窝和继父太默契,男方被指配不上董璇!

董璇婚礼现场曝光!小酒窝和继父太默契,男方被指配不上董璇!

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2025-07-16 09:40:03
费内巴切新闻官辟谣:穆里尼奥从未发表过任何有关杜兰的声明

费内巴切新闻官辟谣:穆里尼奥从未发表过任何有关杜兰的声明

懂球帝
2025-07-17 11:36:35
2025-07-17 13:59:00

头条要闻

特朗普:我的支持者竟信"爱泼斯坦骗局" 不需要他们了

头条要闻

特朗普:我的支持者竟信"爱泼斯坦骗局" 不需要他们了

财经要闻

宗氏三兄妹在港起诉宗馥莉文书曝光

体育要闻

过去一年的头号赢家,他说偶像永远是妈妈

娱乐要闻

黄杨钿甜星途被毁 戴假货没人找她代言

科技要闻

没有老黄不夸的中国公司了吧??

汽车要闻

8月初上市 长安第三代UNI-V劲擎型尝鲜价11.49万

态度原创

游戏
本地
健康
公开课
军事航空

直面会终于来了!宝可梦直面会下周二开启、皮爷准备要搞事?

本地新闻

换个城市过夏天 | 谁打翻了潍坊的调色盘?

呼吸科专家破解呼吸道九大谣言!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美考虑援乌射程1000公里的导弹 特朗普:莫斯科不能打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