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德国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提出构建信息物理系统,实现制造业智能化的工业4.0战略以来,第四次工业革命便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要知道,德国的崛起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事实证明,一个国家的兴衰与工业革命密不可分。所以世界工业大国为了抢占发展先机也紧随德国的步伐。美国重申《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于2015年提出了《机器人新战略》。在此背景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也在2015年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出中国制造业要尽快实现“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目标。

显然,中国提出“智能制造”的战略目标触动了西方大国的敏感神经。在西方大国眼里,中国是一头睡醒的雄狮,庞大的市场规模与全品类工业制造能力一旦实现转型升级必然引领世界发展。欧洲国家对中国的快速崛起抱着复杂的心态,其中既有中欧贸易带来的现实利益,又有欧洲大国地位的失落之痛。目前,欧洲内部对华态度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一种是反对中国崛起,与美国形成统一战线,对中国进行各种打击;另一种是选择左右逢源,对自身有利的就选择沉默,无关自身利害的就与美国一道对中国横加指责;还有一种是支持合作共赢,接纳了中国崛起对世界的积极作用。即便如此,美国依然不满意。先是发动所谓“301调查”,对中国信息技术与高端制造领域进行打击,由此中美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便拉开了序幕。而后美国又率“五眼联盟”成员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对中国各种抹黑,甚至联合抵制并打击中国的5G发展。实际上,无论哪一种战争,最后拼的都是实力与意志力。
从实力上来看,中国制造业目前虽然还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但中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自身需求可以有效破解市场危机,为工业制造向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创造机遇。打个比方,一个人患上感冒,如果吃进口药24小时就可以治愈,吃国产药却要30小时才能治愈,但是结果发现国产药依然卖得比进口药好。原因是什么呢?首先,一般感冒并不危及生命,以治愈速度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并不能成为市场的焦点;其次,存在成本与感知的矛盾,进口药价格会高出国产药多倍,以此换取提前6小时的无症状治愈并不被大众接受。所以,当技术没有出现迭代性超越时,市场对价格的敏感度依然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更何况,中国已经是工业全品类生产国,尽管在众多高科技领域还落后于美国,但可以通过其他要素禀赋加以弥补。截至2022年,中国依然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掌握了完整工业链的国家,在全世界500多种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第一。当前中国正向高质量的城市化迈进,其背后需要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支撑,每一个产业背后都是万亿级的市场,这不仅是中国发展的动力,也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机会。
另外,从国家意志力层面看,中国已经错过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给国家与民族命运带来深远影响,所以不可能轻易放过这次机遇。同时中国自身发展已经到了必须转型的路口,产业革命是中国解决现实困境与展望未来的唯一出路,所以在这条道路上,中国是不会屈服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如今,中国已经成为欧盟、东盟等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对中国技术与产品的认可度也逐步提高。美国单边主义的逆全球化行为虽然对中国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也会鞭策中国人继续为民族崛起而奋斗。
(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经济的兴衰》一书)
荐书
丨《经济的兴衰》
推荐指数:★★★★★
作者:郑荣华
出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3月
定价(元):89
ISBN 978-7-5598-6590-8
【内容简介】
《经济的兴衰》是一本对城市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转型等具有实际指导作用和价值的经济学著作。作者结合多年从事经济工作的观察、实践和总结,以及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通过对大量数据和案例的分析,整理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以合肥、杭州、苏州、佛山、长沙等城市案例和国际城市发展案例,以及经济学理论为依据,提炼出了新的城市经济增长点和产业转型之路。作者打破了固有的经济发展思路和以经济学原理套国家治理的思维方式,为应对逆全球化、全球经济衰退、地缘冲突等危机,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三次能源革命提出了经济学理论依据和可行性发展方案。
【作者简介】
郑荣华,经济学家、智库专家,长期从事城市增长与产业集聚理论研究,著有《城市的兴衰》。曾任报社记者、中国500强企业高管,是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开发的重要参与者。现任浙江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特聘教授,兼任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多地政府经济发展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