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慎终追远。今年,街道推出了一系列既贴心又接地气的服务举措,以“安全、文明、有序”为目标,统筹部署息思墓园服务保障工作。一支由社区志愿者、党员先锋队、城管队员等部门联合组成的服务队伍活跃在祭扫一线,用暖心服务与精细管理织密安全保障网,让传统节日更显文明底色。
志愿先行,服务有温度
“阿姨,锡箔可以免费寄存,焚烧请往指定区域走!”清晨7点,在墓园入口处的蓝色帐篷里,志愿者小张已在墓园入口处忙碌起来。为提升祭扫体验,分设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引导咨询、物品寄存、应急协助等岗位,在墓园搭建的便民帐篷内提供热水、轮椅等便民物资。针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志愿者全程陪同协助。刚存完祭品的李大叔笑着说:“以前拎着大包小包爬山坡实在不方便,现在有了这个'临时小家',轻松多了!”为了防控火灾风险,街道还对焚烧房进行了升级改造,窗口改小、围栏加高,志愿者24小时轮班值守,确保焚烧安全。
文明引导,祭扫树新风
“请勿攀爬墓碑,鲜花祭扫更环保!”墓园内,文明劝导员手持提示牌巡回宣传。街道通过“线上预约+现场分流”引导错峰祭扫,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指南,详细标注公交线路、停车点位。 “往前50米左转就是停车场啦!”志愿者小宗穿着马甲挥舞着胳膊,正在耐心引导车辆按照指示牌走,这些贴心制作的指示牌十分醒目,开车前来祭扫的刘女士说:"这些指示牌太实用了,分别放在平润路路口和彩云里路上,一路很丝滑开到目的地,找车位也很高效。另外,街道开辟了拼车停车区,鼓励居民绿色出行。
安全护航,联动保畅通
面对墓园周边施工导致的交通压力,街道联合交警、城管不仅成立“清明护航专班”,在夜幕降临后,由街道工作人员、消防员和志愿者组成的巡查小队,也开始了夜间巡逻。他们带着专业设备,仔细检查每一个角落,确保墓园安全。“我们都是严格提前参加消防员一步一步‘培训’过的,就像'守夜人',要让大家白天来顺利、安心祭扫,好好过清明。”消防员老李说。从贴心的物品寄存到科学的交通疏导,从绿色祭扫推广到全天候安全保障。
基层治理现代化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一件件民生小事中。当传统节日遇上现代治理,不仅让祭扫更文明有序,更让群众在参与中感受到治理温度。从便民服务到文明倡导,从交通疏导到安全防控,苏锦街道以“硬举措+软服务”托起清明祭扫的民生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