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才是发展的关键,是社会中最为积极和有生气的力量,他们不仅是技术发展的希望,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在姑苏,风雅与现代在这里交织,历史底蕴与青春活力产生共鸣,这座2500年的古城正成为青年人才逐梦的启航港。
国潮新农人:寻觅舌尖上的江南味道
春有约,茶不误。随着洞庭山碧螺春正式开采上市,唤醒了江南的味觉春天。这个时节,90后海归青年徐靖然忙着穿梭于茶田与古城之间,将这一口“江南春意”装入定制礼盒。作为一名“海归”人才,徐靖然在江南智造科技创业园开启创业梦想,她所经营的礼赠品牌“美味地理”,立足古城、辐射全国,构建起原产地商务礼赠直送平台。品牌理念承载着江南“不时不食”的饮食哲学,更帮助用户甄选到真正绿色、生态、优质的原产地产品,实现健康、品质的生活方式。
在姑苏区人才政策的培育下,企业快速成长为行业新锐。政府配套的创业孵化服务、人才保障和产学研对接机制,为团队专注产品创新提供了坚实后盾。徐靖然创立的苏州美味地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以“古城总部+原产地基地”模式,立足于助力新农业产业发展。通过承包产地资源、定制生态产品、监控生长全程,已精准对接全国30余个农产品基地,累计助农销售超千万元,在平台扶农、帮助原产地农户销售、打通滞销农产品流通环节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古城以“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为统领,围绕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服务等方面,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周期、全要素、全方位支持。在这里,文化基因化作商业灵感,政策红利赋能产业发展,青年人才与千年古城共赴一场“双向成就”的春天之约。
古城活化新实践:从雕塑家到数字文旅创客
近日,位于石路商圈的“上城门”文旅垂直街区全面焕新亮相,成为姑苏文商旅融合的新名片之一。85后创业者陆峰带领团队深度参与了该项目,这位从乌克兰留学归来的青年,带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将历史街区转化为新青年的干事舞台。
陆峰的创业灵感源于专业背景,大学学雕塑艺术专业的他,对东方美学的深厚积淀情有独钟,尤其醉心于姑苏古城2500年的历史。“但我们的传统文化需要更年轻化的表达方式。”回国后,他注册成立苏州响珰珰文旅科技有限公司,以年轻人需求出发,聚焦“文化+商贸”,打造沉浸式文旅项目,为姑苏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创业初期,虎丘街道为其开辟绿色通道,协助对接文旅资源,协调办公场地使用,辅导申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从营业执照办理到政策解读,街道专员全程陪同,让创业人才感受到全链条式服务。” 陆峰说,公司在姑苏区优渥的营商环境下蓬勃发展,团队规模有了质的提升,承接了“盘门玩月”等多个重大文旅项目,在中秋、国庆等假期曾创下入园游客破8万人次、园内消费突破260万元的佳绩。
目前,公司正在对接各大景区资源,以古城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为载体,打造沉浸式夜游项目。在这座古城,越来越多的“陆峰们”正用青春创意,书写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商贸交融的新篇章。
跨文化交融:青年社区的共生实验
位于虎丘街道桐泾北路的艺嘉青年公寓,自试运营以来便吸引了众多关注。作为姑苏区首个为青年人才量身定制的一站式青年社区,这里集城市居住、文创休闲、乐活运动、艺术展览于一体,满足青年人品质型生活诉求,实现古城与青年的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公寓正式对外招租以后,60套智能精装公寓迎来首批住户,目前入住的青年里,既有来苏创业的青年,也有已经在苏工作的企业白领,还有自由艺术家等多圈层青年。“社区不仅提供住所,更搭建了文化融合的桥梁。”文化行业从业者杨女士站在公寓的观景阳台上,目光越过红墙黛瓦,望向西园寺的剪影。
杨女士深耕艺术策展领域多年,擅长以当代视角重构传统文化场景,曾参与过双塔市集焕新计划,将老菜场改造为沉浸式艺术空间。公寓紧邻西园寺、留园、山塘街等景点,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她流连忘返,也为未来工作开展注入更多灵感。除了文化体验活动,公寓还定期举办新青年研讨会、创新创业沙龙。在这里,数字游民与文化传承人碰撞创意,外国友人与本土艺术家共话城市更新。
在姑苏,像艺嘉青年公寓这样的“人才友好型”社区正不断涌现,通过“居住+社交+创业”的生态闭环,保护区、姑苏区将存量空间转化为人才引力场,让青年与古城在双向滋养中共生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