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浒墅关永莲社区持续推进“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建设,携手志愿者团队与共建企业,搭建适老化、便邻化灵活的“代工经济”,逐步盘活社区人力资源,让“小工坊”撬动“大民生”。
家门口的“手工合作社”
工作日上午,“家门就业服务站”里,银针穿梭、金属叮当,20余名居民正在埋首忙碌。缝纫组的银龄老人将围巾卷边压得笔挺如刀;加工组的宝妈用小镊子精准剔除键盘毛刺;电子组的退休工人手指翻飞,熟练地将变压器钢片列队嵌入卡槽。64岁的张阿姨展示着缝纫机旁码放整齐的围巾:“送完孙子上学就来‘上班’,跟姐妹们聊聊天,喝喝茶,轻松挣出买菜钱!”家门口的手工合作社一“开工”,就吸引了大批银龄老人、全职妈妈、退休职工等加入。
指尖上的“创收新模式”
作为永莲社区“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的核心项目,“手工合作社”计划自今年2月成立以来,瞄准轻工业零配件代工需求,开发出缝纫加工、键盘组装、电子元件组装等3类低门槛、易上手的“灵活岗位”,“键盘按键组装要认准卡扣,不能使用蛮力。”服务站采取“订单式培训+弹性工时”模式,特邀企业技师手把手教授标准化加工流程,以精细化分工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下一步,永莲社区“手工合作社”计划引入串珠、钩织等文创类项目,通过订单共享、技术共培、收益共赢,让灵活就业从“家门口”走向“产业链”,答好“民生答卷”,托起“民生福祉”。(陈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