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近日,狮山横塘街道何山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组织30余位老人开展“地铁出行公园研学”主题户外活动。通过乘坐地铁、探访城市生态公园的沉浸式体验,让长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亲身践行环保理念,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银发研学之旅”。
绿色出行 地铁上的“移动课堂”
活动当日,老人们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陪同下,从滨何路地铁站有序进站。“嘀——”随着清脆的刷卡声响起,老人们熟练使用敬老卡通过闸机。人员向老人们示范电子购票、无障碍设施使用等智能出行技巧。78岁的张阿姨在志愿者指导下,用手机完成首次电子购票:“原来坐地铁这么简单,像翻书一样,蛮好玩的!”
车厢化作移动课堂,工作人员结合站点路线图,向老人们讲解地铁出行低碳环保的优势,每公里地铁出行能减少碳排放0.17千克。工作车窗外,城市光影流转,老人们对照研学手册标注换乘站点,为日后就医、访友规划个性化绿色出行方案。
自然研学 公园里的“生态实践”
抵达石湖生态公园后,老人们在工作人员带领下漫步林荫步道,通过“五感体验”观察植物多样性,聆听鸟类科普知识。活动中特别设置“环保打卡任务”——自然导师带领学员进行“生态寻宝”:放大镜观察蕨类植物孢子排列,听诊器聆听百年香樟的“树脉心跳”,盲盒触摸箱辨别鹅卵石与松果肌理……老人们用实际行动参与生态保护。72岁的退休教师王奶奶戴上老花镜,认真记录植物名称:“活到老学到老,这样的外出活动比在家看电视强多了!”
手作风筝 非遗里的“银龄匠心”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老人们还学习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风筝。从扎制竹骨、裱糊绢面到绘制传统纹样,大家分组协作,边学边做重温传统技艺。76岁的陈爷爷将风筝尾穗系上写有环保标语的丝带,笑称:“这‘绿色风筝’既能飞上天宣传环保,又能让老手艺活起来!”活动结束时,老人们手持各自创作的风筝在草坪上合影,斑斓的沙燕、蝴蝶造型与蓝天绿树相映成趣,勾勒出传统文化与生态理念交融的动人画面。让长者在守护非遗中感受文化认同与邻里关怀,正是老年教育最温暖的打开方式。
本次活动是“银发绿色行动”系列服务的重要一环,既帮助老人掌握现代出行技能、拓展社交圈,也通过自然疗愈消除慢性病困扰。接下来,何山社区将持续推出“公交研学”“社区花园共建”等活动,通过“交通+生态+文化”三维赋能的老年研学体系,让银发群体从服务对象转变为绿色生活的倡导者、非遗传承的生力军。(赵文娟、沈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