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拓宽经济与生态全方位的振兴之路,通安镇在省市区林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以“百万林木良种进乡村”公益行动为契机,申请了2400株薄壳山核桃种苗,种植于树山村青峰林场周边集体林地,大力推广薄壳山核桃栽植。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通安镇树山村拥有悠久的农产品种植历史。云泉茶早在东晋已负盛名,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古杨梅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建国以来,还利用富含硒等微量元素的独特土质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自2000年起,树山村产业结构优化,引种翠冠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目前种植茶叶1000余亩、杨梅2000余亩、梨1060亩,成功打造了“树山三宝”特色品牌。但是,受限于村内建设用地的紧张,树山村的发展也在近年遭遇瓶颈,同时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影响,树山农文旅产业发展面临一定挑战。消费需求疲软、市场信心不足导致游客流量减少,农产品销售和农旅产业商户受到冲击。亟需通过新的产业,寻找全村发展的新增长点来提振树山经济活力,推动农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薄壳山核桃栽植就是树山村的尝试。据了解,薄壳山核桃,别名“碧根果”,是优质干果和高档食用木本油料树种之一,核桃油也是上等的烹调用油和冷餐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的转变,薄壳山核桃较高的营养价值和滋补功效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利用薄壳山核桃树适应性强的特点,树山村在闲置的无立木集体林地种植,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高效填补无立木林地的空缺。无立木林地的补植管理将较好地修复山体生态环境,同时山核桃树根系发达,能有效固土,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山核桃林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规模化种植山核桃林有助于形成树山村新的地方特色产业,提升树山村知名度。山核桃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大,种植核桃林能为村集体带来可观收益,助力乡村振兴。山核桃林在水肥供给充分条件下,盛产期产量可达150-200公斤,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近百万的收入。同时核桃产业链长,可带动深加工、旅游等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相关负责人表示,山核桃林作为一种经济与生态效益兼具的种植模式,在增加山林生态效益和提升集体经济效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通安镇将重点围绕“高质量”发展做文章,持续提高“树山三宝”整体产品品质,大力推动核桃产业健康发展,打造树山“第四宝”宣传,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拓宽乡村振兴新思路。(沈丹萍 陆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