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1 15:51:04 来源: 昆山发布

北京
举报
将毗邻省市1.7万辆渣土车车牌信息录入系统,实现对进出昆山渣土车的全量监测、轨迹追踪;定期组织开展“夜鹰”行动,对建筑垃圾偷倒易发高发点位落实网格化巡查;推进区域执法一体化协作,实现跨省跨市跨区域间案件移交、证据互认……
近年来,昆山在对市内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础上,对非法倾倒做到“零容忍”,抓到一起查处一起,并且追根溯源,依法处罚垃圾倾倒者与垃圾输出者。今年1-3月,建筑垃圾(工程渣土)非法运输、非法处置案例同比下降73.3%。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产生和处置数量也在快速增长。为了全力维护市容环境,保障城市建设的规范有序,昆山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省、苏州市最新部署要求,细化制定《昆山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全市各部门、各区镇上下联动、左右协同,进一步推深做实建筑垃圾全流程监管。●不断加强监管和引导。让企业树立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前置处理的意识,推动垃圾减量,并做足资源化利用这篇“大文章”。
●落实“源头管理六规范”。市相关部门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建领域工程项目建筑垃圾规范化管理的通知》,落实“一工地一联系人”工作铭牌制度,建立健全施工许可、开工前技术交底等环节与编制备案衔接机制,推行线上审批,提升建筑垃圾源头管理质效。
●执行“运输管理七到位”。推行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企业目录制管理,制定《昆山市建筑垃圾运输管理办法》,对运输车辆电子联单使用、车容车貌维护、密闭设施安装等7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紧抓“终端管理八要素”。加强消纳场所规范化管理,全市12处正在运行工程渣土接收利用场所均已入库管理,并配齐防污设施、必要围挡、管理队伍等八项管理要素。
●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稳定运行城建绿和两处资源化利用场所,年处理能力达155万吨,将全市6家废弃混凝土块回收利用场所纳规纳管,年处理能力达310万吨。鼓励项目间土方调剂,制定房屋建筑工程项目间渣土回填调剂流程。
截至目前,全市完成1171个取得施工许可在建项目备案,核发建筑垃圾处置核准188件,76家运输企业1029辆车纳入监管,产生电子联单5.8万份,审批通过工程项目间渣土回填调剂61.25万立方米。 “严厉打击非法倾倒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特别是跨省非法倾倒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行为是当前我市开展建筑垃圾(工程渣土)治理的重中之重,我们将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查偷倒乱倒工程渣土违法行为。”市城管执法大队负责人表示。依托“畅行昆山”平台,加强流程场景信息化监管。昆山对全市11个高速、48个公路出入口车辆进行全面识别,将安徽、浙江、上海等地1.7万辆渣土车车牌信息录入系统,对进出昆山的渣土车实现全量监测、轨迹追踪,通过短信提醒和约谈企业震慑跨境渣土运输行为。组织开展执法行动,落实重要点位常态化监管。全市综合执法、公安、交通、生态环境部门常态开展联合整治,定期组织开展“夜鹰”行动,每月对工地源头、运输企业及车辆进行抽查,对12处消纳场所进行全覆盖检查。对多发易发点位落实网格化巡查,围绕前期排查的建筑垃圾偷倒易发、高发点位定期开展航拍巡查,并加强日常巡查报告。对发现的建筑垃圾非法倾倒、非法运输行为严格落实“一案三查”“深挖彻查”措施,提高违法成本。深化市域外协同,落实区域执法一体化协作。解决建筑垃圾乱倒甚至“跨省流浪”问题,需要依法联治。昆山积极推动区域治理,完善长三角一体化执法协作机制,推动日常巡查“双向”覆盖延伸,开展毗邻区域执法部门联动执法,推动实现跨省跨市跨区域间案件移交、证据互认。为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引导市民参与建筑垃圾(工程渣土)治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相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有奖举报活动。市民发现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偷倒、乱倒等违法行为,可通过12345进行举报。举报事项经查实,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根据问题类别和属性给予举报人一定的奖励。

本文来源:昆山发布
责任编辑:
沈雨桐_NBJS3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