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收藏家马未都现身无锡,开启了一路“逛吃”之旅。忙里偷闲,他又闪现无锡博物院,一路寻宝,带大家体验了一把元代无锡“老钱”的生活。
马未都视频截图
这位“老钱”不是别人,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王族后裔钱裕。钱裕出生朱门绣户,一身顺遂,最后身葬于原太湖镇向阳村(今滨湖区山水城尧歌里)。
尧歌里@茉莉
滨湖文化观察第六期就由此出发,让我们一起探寻吴越国王族与滨湖的千年羁绊。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楚卫……《百家姓》是国人启蒙经典,可谓是人人都耳熟能详,但“钱”姓为何能在排在第二,却是鲜有人知的。
《百家姓》编于北宋,“赵”排在第一个理所当然,而“钱”排在第二,便是因为宋太宗时期的吴越钱氏举国归宋,和平统一。
钱镠像
而吴越国的开创者钱镠更是传奇。他曾给王妃吴氏写道:“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一句千年前的爱情名言,时至今日,依旧令人动容。为人臣时,他平定董昌之乱,被御赐“免死金牌”,这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免死金牌”——钱镠铁券。为人君时,他“保境安民”,以水利兴农、商贸通海的政策,为江南经济奠基。
最早的“免死金牌”
钱镠后裔迁居无锡后,将这份务实与远见融入血脉,无锡钱氏的辉煌由此开始。近代以来,无锡钱氏可谓是代有人杰,钱穆以史学巨擘之姿探寻中华文明,钱伟长以“科学报国”之志推动科技进步……
钱氏一族如星河璀璨,印证了“千年名门”并非偶然,而是家风传承的必然。
钱镠传下的丰功伟业,不是那“俱往矣”的权钱厚禄,而是鞭策后人的《钱氏家训》,它为日后钱氏家族的鼎盛发达和人才辈出,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内驱力,是钱氏家族千年蓬勃、杰才潮涌的文化密码。
钱氏家训(部分)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钱氏家训》中的这句箴言,钱裕始终牢记于心,其墓志铭记载了他“以商兴业、以信立身”的事迹。
著名书画家赵孟頫特地为钱裕书写堂匾“种德”;更有“前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使刘藻填讳”,可见钱裕作为一方“处士”,虽“无意禄仕”,却“力务生业”,德才兼备,广交贤良。
大元故处士钱公圹志(部分)
滨湖,太湖之滨的沃土。宋元时期这里已是水陆交通枢纽,商贾云集。
钱氏一族依托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与贸易,其墓中出土的丝绸、金银器多产自本地作坊,甚至标注“陈铺造”“邓万四郎”等商号铭文,可见当时民营手工业繁荣发展。钱裕墓最后选址在太湖之畔、雪浪山下,恰是钱氏与这片土地商业基因共鸣的象征。
荣毅仁纪念馆@东三旗的张土豆
重商基因不断根植,影响着这片土地上的一代又一代人。
随着“工商强国”“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这里的人们务实创业、巧做能工,开拓进取、敢为人先,走出了一条不同的实业兴邦的辉煌之路。其中,荣氏家族当为表率,一个跨越百年的商业传奇,以其独特的经营哲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从面粉和纺织起家,逐渐发展成为涵盖多元业务的商业帝国。
在荣氏家族的影响下,无锡相关产业链飞速发展,如机械制造、仓储运输等。一时间,不少其他民族资本纷纷入驻无锡,形成了可观的工业集聚效应。那时的无锡风头正盛,一跃成为20世纪初的“小上海”。
荣氏梅园@张权在江南
无论是钱氏家族,还是荣氏家族,他们都在民族工商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两大家族留给无锡还有很多,特别是民生福祉做到了事无巨细,涵盖教育、文化、医疗、交通等方方面面。开源路(今梁溪路)、宝界桥(江南第一长桥)、荣氏梅园......随便拿几个出来说都是响当当的存在。
大公图书馆@皮皮鲁
寻着上世纪的脉络,步入荣巷历史文化街区,一座座古朴典雅的建筑无声地诉说着荣氏的不凡。
偌大一条街,如果不知道从哪看起,不妨从焕然一新的荣毅仁纪念馆出发。细细品味、慢慢琢磨,定会不虚此行。
累了,就到大公图书馆坐下,拿一本感兴趣的书,喝一杯醇厚的咖啡,度过一段惬意而又美好的时光。
晴雨操场
除了这些,悄悄告诉大家,一大批好看的、好玩的正在路上:
全国仅存的晴雨操场修缮方案初定;荣坤生宅、荣叔良旧宅、荣光世进士第紧锣密鼓修缮;荣巷西浜、清溪新街等区域的提升工程全面启动;无锡名贤文化交流中心进入布展倒计时......
荣巷历史文化街区宛若回到了曾经的繁华,每天都上演着全新的变化。新的传承与发展已经继续,我们都期待着与它们正式见面。
纵观今日的滨湖,三万六千顷承袭着千年商脉。从钱镠纳土归宋的深谋远虑,到如今滨湖拥抱全球化的开放胸襟,这种“利在天下”的觉悟始终在太湖潮涌中生生不息。
四方来才、产业汇聚,这样的滨湖注定扬帆起航。
据统计,目前滨湖全区人才、高层次人才总量分别为18万人和1.27万人,其中仅科创谷集聚的高层次人才就达7500余人。
更多创新创业者也正在快马加鞭赶来。
为何人才喜欢滨湖?
“诗与远方”近在咫尺——汇聚90%的全市旅游资源,太湖郊野骑行、蠡湖帆船不在话下,并开设青年夜校、人才驿站等社交空间,实现快节奏工作与慢生活的平衡
人才政策“福利多多”——每年投入1亿元实施“滨湖之光”人才政策4.0版,提供最高10万元生活补贴、40万元购房补贴及“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并为青年人才推出“零本创业”、最高5000万元基金投资等全要素支持
正是有了这么多的“闪光点”,滨湖才能成为人才眼中“诗意栖居”与“事业腾飞”的理想之地。
目前,滨湖正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并布局未来赛道,围绕“543+X”产业,以生命健康、集成电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蔚然成势,智能网联汽车、软件信息等五大优势产业均超百亿元规模。
为何企业选择落地滨湖?
科创资源“浓度爆表”——12家省部属科研院所(如太湖实验室、国家超算中心)、4家新型研发机构以及江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拥有全市近90%的科教资源
“高精尖”磁场能量可观——以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为龙头的数字影视产业集群已集聚企业超800家,陆藕路、滴翠路等“现象级”产业走廊在此孕育而生
就如同孟母三迁,有了好的环境,才能培育出好的企业。在这片湖湾的怀抱里,小企业、新企业也能爆发出大能量。
滨湖底蕴深厚、气质独特,商脉能延续至今,从来不是偶然。
这离不开一系列好政策的扶持,也离不开一群人奋斗拼搏的决心。
来吧,让我们一起关注下一站的滨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