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盛一平)“是大儒巷社区吗,我卫生间的灯坏了,黑黢黢的,能不能麻烦你们来看看?”3月27日,平江街道大儒巷社区接到了一通来自独居老人吴阿六的求助电话。接到求助电话后,社区工作人员盛一平立即带上专业工具,与刚结束巡查任务的兼职网格员杨玮赶往现场。
到达吴阿六老人家中后,社区工作人员先用电笔确认断电状态,另一位网格员则用手机打起"临时照明"。盛一平用美工刀撬开吊顶扣板,拆下扣板灯,经过一番细致的检测,他们初步判断是卫生间顶灯的变压器出现了故障。
确定问题出在变压器后,盛一平小心翼翼地拆下损坏的变压器,仔细查看其型号和参数,眉头却渐渐皱了起来。他意识到,单独采购一个新的变压器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对于急需照明的吴阿六老人来说,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就在盛一平思考解决办法时,杨玮在一旁提醒道:“要不问问社区有没有库存灯具,看看能不能先应急?” 盛一平眼前一亮,立刻联系了社区同事。然而,得到的消息却让他们有些为难,社区库存的 LED 吸顶灯虽然有,但型号与吴老伯家卫生间的灯具并不匹配。
盛一平仔细观察着手中的损坏灯具和社区提供的库存灯具,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想法。他发现,虽然两款灯具型号不同,但只要卸除损坏灯具的一些部件,原有的磨砂透光扣板可以保留下来继续使用 。而新的发光二极管灯体积小巧,恰好可以直接放置在磨砂透光扣板上。这样一来,既不用采购新的昂贵灯具,又能利用现有的材料解决照明问题,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经过一番改装,盛一平小心翼翼地将新的灯具安装回吊顶上,然后和杨玮一起将扣板复位。伸手按下了开关。刹那间,昏暗的卫生间被明亮的灯光填满,原本黑暗的空间瞬间变得亮堂起来 。吴阿六激动地反复测试开关:"又亮了!社区帮我省了钱呢!"这场"灯具改造手术"不仅让老人免于采购新灯的经济压力,更通过循环利用物资践行了节约理念。临走前,网格员叮嘱道:"吴老伯,有事随时联系!"
社区网格员的工作,或许不像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那样被众人瞩目,但他们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社区居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传递着温暖与关爱,让社区成为了一个充满爱与和谐的大家庭 。大儒巷社区党委书记王瑛表示,此类"微实事"正是网格化治理的生动实践。通过专职网格员与兼职力量联动,社区已累计为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解决水电维修、药品代购等急难问题30余件。"每盏亮起的灯背后,都是网格员把居民冷暖放在心上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