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古城区颜家巷口,一座崭新的岗亭近日悄然亮相,成为周边环卫工人和保安们交口称赞的"暖心驿站"。这背后,是一场跨越四个街区的爱心接力——从网格员日常走访发现问题,到社区书记多方协调,再到交警城管联手护航,生动展现了基层治理的"姑苏温度"。
网格走访察民情,老亭子难挡风雨
事情要追溯到今年3月初。观前社区网格员刘阿姨在日常走访颜家巷时,注意到巷口的环卫工人休息亭已严重老化。“铁皮顶棚锈蚀穿孔,雨天漏水;六七平方米的空间要挤四五个人,夏天像蒸笼一样。”负责该段保洁的环卫工李师傅坦言,大家宁愿坐在路边石阶上休息。这一情况被迅速上报至社区党委。观前社区党委书记翁明浩实地考察后发现,该亭子建于2010年,如今不仅影响古城街巷风貌,更存在安全隐患。
寻"亭"解难题,闲置资源巧盘活
翁书记立即联系平江街道其他社区,询问是否有闲置岗亭可供调配。新湘苑社区负责人当即回应:“我们社区刚好有一个治安岗亭闲置,面积更大,设施也更完善。去年升级改造后一直存放在仓库。这个约12平方米的不锈钢岗亭,配有空调插座和折叠座椅,应该符合你们的需求。”
虽然找到了合适的岗亭,但运输成为了新难题,过程可谓一波三折。由于姑苏古城区白天禁止货车通行,而岗亭体积较大,普通运输车辆无法直接上路。观前社区立即启动联动机制,先后联系了平江街道城管科、姑苏区交警大队等多个部门。经过多次协调,交警部门安排执勤人员在临顿路等4个主要路口进行交通疏导。
运输当天,一支特别的"护航队"在新湘苑社区集结。城管队员提前勘察路线,移除可能影响通行的临时设施;交警骑着摩托在关键路口指挥,确保岗亭运输车优先通行;社区工作人员更是全程跟随,随时应对突发状况。当运输车行至东北街狭窄路段时,岗亭险些被行道树卡住,附近的商户见状,主动拆除了临时遮阳棚让出空间。最终,在多部门通力配合下,这座满载爱心的岗亭平安抵达颜家巷,完成了这场温暖的"城市接力"。
焕新服务暖人心,小岗亭承载大情怀
经过一段时间改造,新岗亭于3月24日正式启用。亭内配备饮水机、医药箱和充电接口。“现在能喝上热水、吃口热饭了,比以前方便多了。”保安张师傅说。
“基层治理就是要从小事做起,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翁书记说。这座小小的岗亭,不仅是一处休息站,更是一座传递温暖的“连心桥”。此次岗亭“搬家”,不仅解决了劳动者的实际困难,也展现了观前社区治理的“绣花功夫”。环卫工人是城市文明的重要守护者,他们的不懈努力为社区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观前社区将持续关注辖区环卫工人的实际需求,不断提升他们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