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升级与居住迭代加快,废旧沙发、床垫、衣柜等大件垃圾处理问题日益凸显。齐门社区辖区内的挹秀新村作为典型的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有限,大件垃圾随意堆放不仅侵占消防通道、容易滋生安全隐患,更会影响辖区环境的整体风貌。面对这一“隐患”,齐门社区居委会突破传统治理模式,社区工作者联合联合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海棠先锋、网格员、区人社局、红十字志愿者、平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志愿者开展大件垃圾清理以及垃圾分类活动。面对双重挑战,齐门社区突破传统管理模式,构建起"社区主导、物业协同、志愿者参与、居民受益"的四方联动机制。
针对老小区日常动态中,易出现的难以托运、占地面积大的大件垃圾,物业设置了"大件垃圾临时存放点"。在物业巡逻小区环境的时候,留意辖区内的大件垃圾,并做好记录,随后立即处理到小区内的临时存放点。把大件垃圾集中后,物业调配专用运输车循环作业至现场。针对临时产生的装修垃圾,进行清运。清理时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建立垃圾分类处置流程:金属类、木质类、以及有害部件分开清理。在日常的垃圾整治中将垃圾分类工作同步深化,细化垃圾分类标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并且,齐门社区工作人员在辖区老小区内的每一处垃圾投放站点都配备了清晰的标识,以及张贴了垃圾分类投放指南:不同颜色标识的垃圾桶以及垃圾分类详细区分归类的宣传海报。当然,在日常生活中,齐门社区还会组织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定期在小区内、社区二楼活动室以及辖区学校内为大家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科普以及讲座,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
经过清理,齐门社区辖区老小区内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原本堆积杂物的消防通道畅通无阻,绿化带重现生机,公共空间利用率大大提高。 齐门社区的治理实践证明,大件垃圾处理与垃圾分类不仅是民生,更是社区凝聚力提升的契机。当各方力量在共同目标下形成合力,曾经的城市治理难题就能转化为社区发展的阶梯,让"洁净美"与"人文美"在古城社区交相辉映。
这场由齐门社区志愿者和物业共同书写的环境革新,不仅擦亮了社区的颜值,更重塑了社区治理的内核。当"志愿红"与"物业蓝"交织成文明经纬,当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共建者",齐门社区正用生动实践诠释着:环境治理没有终点,但一定通往幸福生活的起点。此次齐门社区垃圾分类成效显著,居民参与度提升,辖区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齐门社区后续将加强入户宣传,深化分类意识,巩固成果,共筑绿色宜居家园。
(齐门社区 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