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奉献是一盏灯,可以为自己和他人照亮前行的路。”在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东浜社区活动室中,一场特殊的宣讲让在场听众无不动容。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获得者张红霞以“让爱在热血中流淌”为主题,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着自己21年无偿献血的心路历程。连续21年,她用7000毫升热血和39次生命接力的真实故事,让志愿精神的种子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
“第一次献血时我还是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护士问我怕不怕,我说怕,但想到能救人就不怕了。”张红霞的讲述从2002年那个春天开始。她清晰地记得,当鲜红的血液缓缓流入采血袋时,突然明白了生命的另一种存在方式。自此,每年五月都成为她与生命的特殊约定。宣讲现场,她展示的那沓泛黄的献血证,每一页都记录着跨越时空的生命对话。
当讲到2023年初春那场惊心动魄的“血小板速递”时,张红霞的声音微微发颤。为了挽救一位素未谋面的教师妈妈,刚献血不久的她再次躺上采血椅。“分离机运转时有点头晕,但想到病房里等着救命的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这点不适算什么?”台下,多位听众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水。居民陈老师红着眼眶说:“原来我们身边就有这样闪着光的人,她的故事让我重新思考身为教师的责任。”
在90分钟的宣讲中,张红霞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平静地分享着一个个温暖瞬间:动员全家签署遗体捐献协议时的家庭会议、在献血屋为初次献血者递上的那杯红糖水、社区青少年听完科普后主动举手说出“满18岁也要献血”的童真誓言。这些点滴细节汇聚成的精神力量,让现场一次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居民刘阿姨眼含热泪,说:“这比任何课堂都更有感染力,真正诠释了平凡中的伟大。”活动最后,为增强辖区居民自我保护意识,充分调动居民学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同时为辖区居民创造一个和谐稳定、安全诚信的消费环境,提升基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志愿者在发放宣传册,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科普活动,为居民答疑解惑,受到广泛好评。
现在,45岁的张红霞依然保持着她的生活节奏:每周三在社区做志愿服务,每月到血站做义务宣传员,每年一到两次无偿献血。她的微信签名“让血管成为生命运河”下方,是不断更新的献血倒计时,正如她常说的:“当无数人的热血汇流成河,就没有冲不破的生命绝境。”
本次宣讲活动通过张红霞20年如一日坚持无偿献血的感人事迹,生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内核,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枫桥街道东浜社区通过这样“带露珠”“冒热气”的鲜活榜样力量,将崇高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让志愿精神从盆景变风景、化风景为风尚。在建设“志愿者之城”的征程上,这样的凡人善举正如星星之火,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让志愿精神在服务群众、传递温暖中生生不息,终将汇聚成照亮城市文明的璀璨星河,为和谐社会注入温暖而持久的精神动能。(邵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