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双塔街道翠园社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吸引了众多孩子的热情参与。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徐惠中副教授带领16名青年学生志愿者,为社区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融合人文关怀与科技创新的3D打印假肢手制作课程。
活动当天,徐教授特别设置了“共情体验”环节。孩子们用非惯用手尝试系鞋带、握笔写字,直观感受肢体缺失残疾人的生活困境。“原来没有手指连打开零食袋都这么难!”一位小朋友在体验后感慨。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孩子们在后续制作3D打印假肢时,真正理解了科技助人的深层意义。当看到通过自己组装的仿生假肢能完成抓取动作时,孩子们眼中闪烁着科技向善的光芒。
徐教授曾在翠园社区教授过3D编程跳舞机器人课程。孩子们用3D打印出机器人的零部件,再利用电路和编程技术,让机器人动起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这次活动中,徐教授再次展示了如何将3D打印技术和电路连接结合起来,使得假肢手能够随着开关动作而动起来。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基础工程知识,还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
本次活动还巧妙融入了宇树科技等国内顶尖机器人企业的技术案例。徐教授通过动态演示,将人形机器人灵巧手与假肢手的控制原理进行对比,展现我国在仿生科技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孩子们在连接电路、调试传感器的过程中,掌握了基础工程知识,现场家长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开始主动思考如何用科技解决社会问题,几位学生甚至提出“给假肢加温度传感器和视觉传感器”的创新设想。
翠园社区与苏州大学的深度合作,搭建起了前沿科技与社区教育的桥梁。当孩子们的仿生手作品成功夹起乒乓球时,欢呼声不仅是为科技的神奇喝彩,更是为科技向善的力量感动。这堂特殊的实践课,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爱与创新的双重种子,为未来科技人才培育提供了鲜活的社区样本。党委书记贺成说:“这不仅是手工课,更是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还增强了社区的文化氛围和居民之间的凝聚力。让我们共同努力,用实际行动践行科技改变生活的美好愿景。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孩子们将展现出更多的创造力和自信,让科技之光在他们心中持续闪耀。
通讯员:高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