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11点,建设银行江苏南通通州支行的档案室里,日光灯映着成堆泛黄的凭证。一个专注的身影伏在案头,指尖快速翻动纸页,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对上了!”季竹瑾轻呼一声,举起一张2004年的还款凭证,历经十个月,核对完近万笔数据,终于汇总整理出某国有企业结清款项的证明,帮助企业“洗刷”违约记录。
这是手捧通州支行提供的档案借阅记录,我们眼前呈现的季竹瑾形象。深入了解之后,我们发现从档案室到企业车间,从客户办公室到银团谈判桌;从突破合作“零记录”,到促成单笔最大银团“园区升级贷”,再到赢得驻点银行承办权……季竹瑾干得刻苦而智慧,真的想象不出这位30出头、个头不高、弱不禁风的女同志,会像一只拓荒的牛,用“俯首深耕”的姿势一干数年,在江海大地上筑起一条条金融服务的“红旗渠”,只为金融活水沿岸浇灌发展沃土、润泽实体。
让双手有温度
原通州支行分管对公业务的副行长姜勇军对季竹瑾的记忆始于8年前。2017年,她刚从柜员转岗公司客户经理,姜勇军回忆到:“小季在网点时我就有耳闻,有一股子拼劲,但我还是有疑虑的,毕竟服务一家企业和服务一位个人客户有很大的区别,难度不同!”姜勇军眉头一展又露出惊喜:“一年,小季用一年就证明了自己,有几个企业我们原来是‘剃头担子一头热’,想提供金融服务却有劲使不上,小季看似平时默默无闻做了一些事,结果却像在企业和建行之间筑了一条渠”。
其实,筑开这条渠堪称“凿了冰封10年的冻土。” 2017年的冬天格外冷。支行给她转岗对公客户经理的第一个任务是服务辖内一家年产值近10亿元某制造业企业。这家企业虽然在建行有7500万元授信额度,却十年从未支用。
“我当时的想法是不等不靠,主动跟过去,让企业多一份银行服务不是更好吗?建行有特色,而我的双手有温度!”
此后,季竹瑾成了公司的“编外员工”,主动关注经营管理,服务周全。每日,她雷打不动提供贴现报价服务,还定期剖析金融市场即期、远期汇率走势,给出境内外联动产品报价,为海外投资项目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只要客户遇到难题,她总是第一时间上门服务,风雨无阻。季竹瑾于细微处展现的专业专注,久而久之,公司就把她当成了“家里人”。
在谈到季竹瑾时,公司刘董事长露出满意的笑容:“2850万!我跟小季提出贷款意向时,她立马说明天就出方案。我喜欢这样的办事风格,了解我们的需求,又能很快将银行的服务适配于我们的需求。这2850万对公司扩大再生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企业财务负责人也感慨的说:“她可不是个银行里来的人,倒像是我们自家人,有种左手握住右手的感觉,我在不知不觉中倒对她有了依赖。”在建行的信贷支持下,该企业经营业绩持续攀升,跻身行业前列。
“其实,信任是温度的逐步聚集,只要你的手暖,别人再冷的手也会被温暖。”这是季竹瑾坚守的服务信条。但首先让自己的手暖起来,却需要更多的付出和奉献。
和姜勇军一样,同事陶罗霜对季竹瑾的印象也是一个字“拼”。“她比较负责任,做事情‘赶’得比较凶,什么家里的事啦,陪伴孩子啦,生病了都没有工作重要。”
辖内某“专精特新”企业实施的省重大项目,以公开招标形式确定贷款银行,需20天内取得授信批复。恰好这个当口,负责竞标的季竹瑾却因突发急性肠胃炎需入院挂水治疗。在医院输液大厅,季竹瑾一刻也没闲着,翻阅材料、完善材料,输液结束后,她没有休息而是回到行里继续优化方案,一直到很晚。第二天,通州支行成功竞得项目主办行。
当企业财务老总陈女士打电话告诉她好消息时,她又在医院输液。得知季竹瑾昨天带病工作后,陈女士感动的跟财务部对接银行的小王说:“建行小季服务方方面面很到位,一个文文弱弱的小姑娘为了服务得更好连生病都不休息,有这样员工的银行值得信赖,这样敬业的银行人值得托付。”截至2024年12月末,建行顺利投放1.35亿元固定贷款,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出了一份力。
“每笔贷款都是一股清泉,我们银行人要做的就是把清泉渗入土壤,助力企业发展。”在季竹瑾眼中,实体经济是银行清泉的流向,而“筑渠”则是让清泉更畅快的流去。显然,季竹瑾这样的“筑渠人”用有温度的双手“破冰”,在企业看来是满意的。
季竹瑾在机械制造企业调研生产情况
把心中的那份责任落实到手上
“英雄热血,行动坐标。”这是季竹瑾在学习张富清先进事迹时写下的感悟。“作为支行对公业务‘张富清金融服务队’带头人,季竹瑾带头扛起责任,由心的带领大家,把责任一步一步演化为实效。”支行建筑业团队负责人管松雷表示。
2022年,建行上线了建信信托资金信托计划产品,考虑到某建筑企业日均存款超7亿元,非常适合投资理财获益,季竹瑾主动对接,提供书面方案,并指导企业进行产品体验,第一时间上门解决问题,最终促成这家企业购买信托产品累计10亿元。企业正常经营还能“钱生钱”自然与银行关系更紧密。
问及季竹瑾当初的想法,她说:“一切行动都得为了企业着想,一切业务都要为企业向好,这是银行人的责任。金融服务就像水源,企业发展就像耕地,我们工作人员的任务是要沿着绿色筑渠灌溉!”
当地高新区下属一家国企,曾因90年代末改制导致产生建行贷款违约记录,虽在2011年结清,建行系统一直认定其为违约客户,导致无法开展信贷合作,这也直接影响了建行在通州区行政中心驻点银行评比中的得分,历史问题成了“政银企”合作壁垒。
当时任通州支行行长金瑛辉正为此事烦恼时,季竹瑾主动请缨:“这个问题交给我!”后来,金瑛辉对季竹瑾是满意的,他说:“她一头就钻进去了!”
季竹瑾这场攻坚战用了近10个月,她一头扎进档案库房,逐张翻检尘封二十年的纸质凭证,在找到关键凭证后,进一步调阅流水明细,逐条核对近万笔数据,最终汇总整理出公司结清款项的证明,帮企业把近20年的违约记录给“洗刷”掉了。当这份证明呈现在企业负责人面前时,他手指都在微微颤抖:“这么多年了,我们终于‘清白’了。”
随着企业信用等级恢复、合作日益加深,直接提升了建行在通州区行政中心驻点银行的评比得分,2021年,建行成功入驻通州区行政中心,入驻当年便带动了日均存款新增近30亿。
与其说“银企双赢”是季竹瑾努力的目标,不如说把银行的责任履行到底是季竹瑾的坚守。她的热忱来源于她的责任心。正因为她敢于负责任,所以在建设银行与客户之间,才筑起新时代金融服务的“红旗渠”。因为她善于攻坚,她在攻坚中的实干、责任和智慧,建设银行服务“水到渠成”,品牌形象愈发鲜亮。
通州支行的门卫保安老范对季竹瑾也是印象深刻。2023年春节整个假期季竹瑾每天都来加班。那天,老范终于忍不住问她:“平时加班也就罢了,大过年咋也不休息?”她笑着回应:“停不下来啊,柜面员工比我还辛苦呢!”
实际上,她牺牲春节休憩时间,只为梳理流程、列明清单,排定项目节点,与时间赛跑。这次攻坚,让建行在重大项目上打足提前量,仅耗时3天便成功组建银团,实现贷款投放12.5亿元,获客户高度认可。这笔贷款成为南通分行“园区升级贷”当年单笔最大金额。
“付出和成效是成正比的,责任和坚守是孪生姐妹!”这是季竹瑾的服务信条。在客户的眼中,她始终以坚守之态深耕服务。“一切围绕客户,把优质产品倾心交付,就是‘坚守’。”
她打响“企业服务攻坚战”,为打通某“专精特新”业务合作通道,季竹瑾带领队员走访上下游企业,精心绘制产业链图谱,凭借“2小时贴现到账”服务效率,推动超1.2亿元贴现顺利落地,一举打破十余年的零合作困局。她赋能区域经济发展,凭借一股拼劲,助力通州湾国有企业成功落地发行第一笔中期票据。此笔业务,是南通分行首次经公开招投标竞得主承销商资格,为后续债券承销业务在公开市场开疆拓土筑牢坚实根基。
手拉手,一起走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季竹瑾的电脑里,一直存放着几年以来的带教记录:4名骨干已在对公信贷、普惠金融等领域独当一面,其中1人获评建行南通分行“十大年度人物”。谈及季竹瑾,大家总会笑着说:“只要看见办公室前排的那个熟悉身影,心里就有了主心骨。”
这份安心背后,是她对团队成长始终如一的守护。“师傅,这笔固贷如何测算、怎么申报?晚上9点,新人杨纯妍拿着材料凑到跟前。季竹瑾从“雷区警示”到“破局锦囊”,她掰开揉碎讲透,这就是季竹瑾“夜间陪护制”的常态。
2020年进入公司部的洪赟赟清晰记得,第一次独立做尽调时,季竹瑾悄悄跟到企业,躲在车间仔细观察,并在其完成尽调后当面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建行金融新兵连的快速蜕变,离不开季师傅手把手的悉心教导。”如今已是服务制造业骨干的洪赟赟笑道,“她教我们就像老中医号脉,功夫都在细节里。”
季竹瑾车内,常年放置差旅包,随时奔赴“说走就走的出差”。一天下班前,临时接到赴南京出差任务,她果断回应“我可以”,转身便踏上行程,却失约了孩子的生日。抵达南京后,年幼的女儿电话中带着哭腔:“妈妈,你怎么不陪我吹蜡烛了”。女儿哭了,妈妈眼眶也湿润了。
孩子的理解与家人的支持,是季竹瑾背后温暖的力量,也悄然转化为她对事业的执着坚守。在平凡岗位上深耕多年,她怀揣满腔热血,不仅个人成绩斐然,更带领团队屡创佳绩。2023至2024年,通州支行对公贷款余额及新增均居系统前列。她先后荣获总行“母子公司协同发展先进个人”、省分行“信贷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储备活动先进个人”“青年岗位能手”“对公十佳客户经理”等多项荣誉。
现在,当女儿踮着脚尖翻看妈妈满柜子的荣誉证书时,总会仰着脸认真说:“妈妈,大人的红本本就是小朋友的小红花吧,我有这么多红本本的好妈妈,真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