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的树山村,连绵起伏的山林郁郁葱葱,充满着蓬勃的生机。而山坡上成片的茶树在晨雾中不断吐露着新芽,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清新扑鼻的茶香。
正值树山云泉茶采摘旺季,新鲜采摘下的茶叶都被直接集中转运到了戈家坞茶果专业合作社茶叶加工房。鲜叶嫩芽倒入缓缓移动的传送带上,杀青、揉捻、做形……随着全自动化设备运行,阵阵茶香弥漫在合作社内,沁人心脾。
在树山村,炒茶是每家每户必备的手艺。炉灶上的大铁锅被烧热后,技艺娴熟的炒茶师傅用双手不断翻炒锅中茶叶,高温杀青、揉捻成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控制火候是关键,太高太低都不行。”师傅介绍道:“手工炒制出来的茶叶更香更纯,前期茶叶数量较少的时候,我们基本还是采用手工炒制。但是像现在,随着气温升高,茶树的新芽也长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多,茶叶数量上去了,手工炒制的速度就显得不够用了。”为此,戈家坞茶果专业合作社启用了机器炒茶。人工一次40分钟只能炒制半斤茶叶,而全自动化的机器5个小时可以炒制120斤,大大提高了效率。
“树山三宝”之一的云泉茶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树山村的云泉茶年产量保持在9吨左右,“品质优良、茶水甘甜是我们云泉茶的最大优势,所以每年我们的茶叶都不愁卖!”合作社负责人笑着说道。
品牌化战略下,云泉茶先后斩获“绿色食品认证”“陆羽杯名特茶优质奖”等荣誉,树山村通过“茶旅融合”吸引游客体验采茶、制茶,形成了“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良性循环。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树山村以茶为媒,探索出一条“技艺传承+职业赋能”的新路径。
“欢迎报名我们的初级茶艺师培训班,到时候开班时间和课程安排我们会发在群里,你关注一下。”自镇富民培训基地的初级茶艺师培训班招生开始,就吸引了不少居民报名。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经有60多人报名,预计在5月正式开班。自茶艺师培训班开办以来,已先后培训出初级和中级茶艺师近百名,切实打通了技艺传承和职业赋能之间的壁垒。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学习技艺,为传统农业注入新思路,形成“老匠人守艺、新农人创新”的生动局面。
树山村的振兴之路,始终以生态与文化为底色。“树山三宝”在村内交织成生态画卷,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村内民宿、农家乐、咖啡店等业态蓬勃发展,“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生态饭”。从单一茶园到多元产业,从技艺传承到人才振兴,这片土地以茶为笔,书写出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锦绣篇章。(通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