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扎实推进家庭教育实事活动,近日,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妇女联合会联合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心得乐妇儿关爱中心、枫桥实验幼儿园,举办“枫桥家韵—智慧育儿共成长”系列活动之“告别焦虑—幼小衔接家庭教育指南”专题讲座,为辖区大班家长送上科学育儿“及时雨”。
互动启智 凝聚教育共识
讲座以“入学准备知多少”趣味问答开场,主讲专家通过情景模拟、数据对比等方式,引导家长深刻认识幼小衔接的本质是“成长适应”而非“知识抢跑”。“当孩子问‘小学有午睡吗’时,家长该如何回应?”“如何用‘一分钟专注训练’提升孩子注意力?”一系列贴近生活的互动话题,让家长在思考中更新教育观念,认识到“心理接纳、习惯养成、能力储备”是衔接关键。
四维解析 明确衔接路径
针对家长普遍关心的衔接难点,专家从身心、生活、社会、学习四个维度系统解读。身心适应:建议通过“小学探秘日”亲子活动、绘制“入学倒计时日历”等方式,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建立“作息打卡表”,逐步调整午睡时间、增加体育锻炼,帮助孩子实现生物钟平稳过渡。生活自理:提出“3-6-9”能力培养法(3种基础技能、6项日常事务、9类应急处理),现场演示“书包整理四步法”,指导家长通过“任务可视化”“成功激励法”培养孩子自主管理能力。社会交往:围绕“如何应对同伴冲突”“课堂规则知多少”等现实问题,分享“角色扮演游戏”“班级岗位模拟”等实操策略,引导孩子在体验中理解集体规则、提升沟通能力。学习准备:强调“兴趣优先、能力为重”原则,建议通过“故事续编”“数学生活化”等游戏化方式,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等核心素养,明确反对“超前识字”“机械刷题”等急功近利行为。
对比施策 破解衔接断层
针对幼儿园“游戏化”与小学“学科化”的差异,专家通过表格对比、案例剖析,提出系统化解决方案:时间管理:建议每日设置“学习-休息-活动”三段式时间表,从15分钟专注学习起步,每周递增5分钟,同步引入“番茄钟”等工具,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能力迁移:现场展示“从绘本阅读到信息提取”“从区域游戏到任务完成”的能力转化路径,指导家长通过“问题链提问”“思维导图绘制”等方法,实现学习方式的科学衔接。
协同育人 构建长效机制
活动现场发放《幼小衔接家长指导手册》200余册,建立“智慧育儿”线上交流群,便于家长随时咨询问题。“以前总担心孩子跟不上,现在知道该从哪里着手了。”“这样的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操方法,真正解决了我们的焦虑。”家长们的反馈充满获得感。
据悉,枫桥街道妇联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年内推出“衔接有道”系列课程,涵盖心理调适、习惯培养、家校协同等专题,通过“线上微课+线下工作坊+亲子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构建“政府主导、专业支撑、家庭参与”的协同育人体系,为辖区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枫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