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人文交织的“双面绣”,无锡作为此次行动的首站,以“硬核科技”与“千年文脉”的双重魅力,向记者团展示了经济强市的蓬勃活力。
无人驾驶与超级计算:科技赋能的“无锡速度”
22日上午,记者团来到无锡市车城智联科技有限公司,亲身体验了L4级驾驶能力的无人驾驶小巴。这款搭载盲区监测雷达、智能算法和远程控制系统的车辆,已安全行驶500万公里,服务超17.7万人次。澳广视记者关俊然感慨:“无人驾驶是未来科技发展的一个趋势,目前澳门还没有无人巴士,希望通过我这次在江苏的报道与采访,让澳门更多人了解无人巴士的便利性以及江苏在无人驾驶领域的发展成就。”
随后,记者团走进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目睹了有世界上首台峰值运算性能超过每秒十亿亿次浮点运算能力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这一“国之重器”不仅是我国自主创新的象征,更为长三角与大湾区的科研协作提供了算力支撑。“神威·太湖之光”也是我国第一台全部采用国产处理器构建的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级计算机。
数字影业与科技探索展示:产业创新的“无锡样本”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以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以现代影视科技为定位,大力发展以数字影视为龙头的数字文化产业。园区现已建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现代电影产业链,打造了包含科技拍摄棚、水下特效棚、虚拟摄影棚、5G智慧虚拟摄影联合实验室等发展载体及数字影视全产业链服务体系。累计承接了2100余部影视剧的拍摄制作,先后产出了《封神第一部》《八角笼中》《中国医生》《中国机长》《流浪地球系列》《西游记系列》等大型影视剧项目一批影片先后获得了 “五个一工程”奖、金鸡奖等各类国际、国内奖项。
无锡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展示中心,记者与机器人互动,了解其在医疗、服务等场景的应用,展示无锡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以多种形式展示了当前全国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情况,头部本体企业及其技术,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和无锡本地产业发展情况及做法等内容。
雪浪小镇·雪浪云工厂大脑展示中心生动展示了在雪浪小镇独特的创新机制和发展环境下,以“雪浪云”公司为龙头,集聚的雪浪生态和联盟的成长情况。
古运河夜经济:文旅融合的“无锡温度”
夜幕下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千年运河与现代光影交相辉映。年均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的“今夜梁宵”夜市,成为“夜间经济”标杆。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作为2025年央视春晚无锡分会场主舞台所在地,以古运河为天然布景,通过“运河之眼”水幕光影舞台、全息投影和环绕立体声技术,将千年水弄堂与数字科技结合,展现“刚柔并济的江南”。记者表示:“这里既有水乡古韵,又有新潮业态,正是长三角与大湾区文旅合作的灵感来源。”
双湾共振:协同发展的“未来密码”
此次行动不仅展现无锡的“单点突破”,更聚焦长三角与大湾区的协同路径。在长三角—粤港澳(无锡)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展厅,这里展示了无锡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对接成果。无锡的无人驾驶、超算中心与粤港澳的数字化产业形成互补。“我们中心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和长三角区域市场研发需求。”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无锡创新中心算法总监周文章说。
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携手共赢?采访团在这里找到了“无锡答案”:一是推动产业联动新生态。通过两地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深度对接,携手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二是激发金融赋能新活力。无锡主动融入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三是释放创新驱动新势能。在大湾区建设各类飞地型平台,积极对接大湾区高校院所,汇聚更多创新资源。四是开创人文交融新局面。开展一系列以“双湾融合·共创未来”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汇聚成两地融合发展、携手共进的不竭动力。
未来几天,记者团将深入扬州、南京,解码江苏“勇挑大梁”的实践。无锡的蓬勃经济,不仅为“双湾”合作拉开序幕,更印证了长三角一体化“打破边界、辐射共赢”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