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由中共姑苏区委宣传部、苏州名城保护集团联合主办,姑苏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姑苏区双塔街道办事处、苏州名投建设有限公司、苏州霓艺美术馆承办的“第七届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十全街公共艺术季”正式启幕。活动由苏州霓美术馆馆长高琪总策划,国际策展人Alexandra Grimmer与国内青年策展人联合策展,学术主持由中国美术学院管怀宾教授领衔,通过10件公共艺术作品、16组商户艺术联创项目以及丰富多彩的公共活动,共同重构江南文化的当代叙事。
此次活动不仅是姑苏古城首个多元共创的公共艺术实践项目,更是一场以“文化交融与空间重构”为内核的跨学科实验。活动集结政府、企业、机构多方力量,联合国内外知名艺术家、青年社群与在地商户,以艺术为媒介,激活姑苏古城的历史基因,探索古城更新的“十全模式”,为江南文化与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独具特色的“苏州样本”。
十全街之名源于“十泉”古井,其历史根系深植于春秋时期吴国的建城智慧。东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记载了伍子胥围绕水系为脉络,发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的智慧开凿而城,这也奠定了苏州“水陆双棋盘”的空间原型。同时,“开凿”不仅是地理层面的水利工程,也是对文明层积隐喻的挖掘——如同考古学家以洛阳铲探入地层,城市营造者以水系为工具,剖开土地的表皮,触及文化记忆的深层褶皱。
是以本届艺术季以此为原点,提取“井”的符号,进行拓扑学的转译。活动希望通过这样的思辨与实践,为十全街带来历史遗产与当代艺术互文性对话的现场,赋予城市拥抱多元、面向未来的开放表达。
活动期间,十组艺术装置将在十全街悄然绽放。管怀宾《心园问月》以湖石枕月之姿,邀人共筑心园;阿萨杜尔·马克洛夫(保加利亚)将生灵形貌化入自然,诉说和谐之道;杨冬白用云和山塑造了无边界的神韵;刘建华以金火淬炼钢板,沈建国借烟斗唤醒慢生活之思。何岩青裁云为彩,金明宗立地成境,石玩玩则以摩斯电码书写无字天书,照亮姑苏文心。艺术家们以不同的角度切入同一个苏州,用高水平的公共艺术作品串联街景,提升街巷的艺术气质的同时,在“路口”奏响一曲属于苏州的当代城市艺术交响乐。
与此同时,“艺术登陆——青年社群计划”同步开展。由16家十全街特色店铺主理人将与16位青年艺术家展开深度合作,共建十全街青年社群。采用“1+1+1”模式,即“青年策展人+青年艺术家+青年主理人”共创,打造“逛街即看展”的艺术共生计划。当艺术与生活悄然相遇,不仅是一杯咖啡的香醇,更能传递有温度的艺术。商户空间变成创意快闪展场,落地艺术作品、艺术装置、橱窗手绘,继而达成市民逛街看展拍照打卡,青年艺术家及艺术院校学子找到创作舞台的多赢效果;用“低成本、可持续”的新模式,基于在地的原创内容生产,让艺术和创意成为街区的长期风景,并激发出更多新的联动机会,进行青年发展型街区、青年社群打造的新实践。
这不仅是一场展览,更是一次城市社会学的田野现场,策展组希望秉承着共创、共融、共生的活动主旨。通过老中青三代社群的深度参与,使十全街在历史街区的意义中加入"全球在地化"的文化实验室属性——延续江南文化基因,培育Z世代青睐的创意生态。
此外,活动期间,将在十全街特别推出"艺文漫游快闪计划",以光影、戏剧艺术为基底,精选耳熟能详的电影片段,从《爱乐之城》浪漫双人舞,到《夏洛特烦恼》互动式喜剧,再到默剧大师卓别林肢体舞蹈,沉浸式演绎打破银幕界限,让电影艺术变得鲜活有趣。邀请乐队带来电影原声演出,在十全广场放映露天电影《玻璃樽》,引领观众在星光之下重温港式幽默。通过电影场景复刻、音乐现场与露天放映的立体联动,让艺术走出殿堂。
据悉,本次十全街公共艺术季于2025年4月25日开幕持续至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