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由网易新闻与剑南春联合主办的“智汇江南 万里同春——2025民营企业经济论坛”在苏州东太湖皇冠酒店举行。这场汇聚了300余位经济学家、企业家与行业领袖的盛会,以“全球经济变局下的民营经济挑战与机遇”为核心议题,旨在通过思想碰撞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探寻新路径。
此次会议对处于变局之下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作为国内领先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和民营企业的标杆,网易与剑南春此次携手举办此次论坛,无疑是为民营企业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正如剑南春销售公司副总经理佘进在开幕致辞中所言:"民营经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我们愿以美酒为媒,共酿发展智慧。"
会上,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发表主旨演讲,围绕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制造业的重要性、贸易战的影响以及苏州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等话题,提出了诸多深刻见解。
首先马光远对苏州给予了高度评价,按照他观察中国经济的基本指标来看,苏州的发展状况相当不错。
对于当前经济周期的特点,马光远认为,我们正身处一个前所未有的动荡周期,历史性变局每天都在上演。全球政治经济秩序面临颠覆性冲击,坏消息接踵而至。
马光远强调,应对这一周期的关键在于摒弃幻想,认清现实:过去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每个行业和个人都需制定全新策略。
马光远表示,2025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并提出四大核心观点: 首先,2025年或成为人类进入第三个千年后最动荡的一年,各类冲突与不确定性频发;
其次,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影响全球贸易,更在颠覆全球的政治经济秩序;
第三,对于中国的供应链而言,2025年是最具挑战的时刻,中国制造的去向和供应链的稳定性将面临决战,中国制造业与供应链能否稳住,将决定未来全球产业格局;
最后,2025年是人工智能大规模落地的起点,中美将在此领域展开“王者之争”,中国有望凭借产业应用场景优势胜出。
谈到贸易战,马光远认为,虽然战况惨烈,但结果比想象的要好。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虽然短期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冲击,但从中长期来看,反而给了中国团结全球来对抗其讹诈的机会。
他表示,美国加征关税的核心并非解决贸易逆差,而是打压中国高科技与制造业发展。然而2018年贸易战已证明美国策略失败——中国被制裁领域(如高新技术)反而更加强大,倒逼自主创新。 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完整的产业链与供应链。以苹果为例,其产品研讨会需在中国召集“几个足球场的工程师”,而在美国“50公里内无法解决零部件问题”。供应链的复杂性使企业难以离开中国,服装等低端产业或可迁移,但高端制造依赖中国集群效应。 马光远指出,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确实很大,短期会冲击经济增长,若持续三个月以上,或拉低GDP增速1.5%-2%、影响就业与出口,特别是对广东和江苏等出口大省,以及深圳和苏州等出口大市。中长期则可能会威胁中国创新进程与产业链安全。但与此同时,贸易战也给了中国一个机遇,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美国的目的和策略,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谈及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以及突围的方向。他指出,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资金与信心:企业不愿借贷、地方政府债务高企、居民消费低迷。二是房地产调整:房价下跌导致资产缩水超100万亿,拖累经济信心。三是消费不足:中国消费占GDP比重G20垫底,储蓄率居高不下。
同时在应对贸易战方面提出了六点建议:
一是政策要超常规;二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来应对外部冲击;三是要提振企业家的信心;四是提振消费,通过提高可支配收入、减轻教育医疗负担,刺激内需,并建议“10万亿消费刺激计划”,将资金直接用于民生;五是拿出10万亿搞创新;六是在人工智能领域必须打赢。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最好的应对。
对于民营企业的重要性,马光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如果没有民营企业,中国经济将失去80%的就业、60%的GDP、60%的固定资产投资、75%的制造业、80%的日用消费品、75%的房子、80%的专利以及50%的税收。因此,攻击民营企业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马光远还表示,房地产对中国经济影响巨大。在贸易战的大背景下,特朗普敢于发起贸易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到了中国房地产正处在调整的时期。因此,稳住房地产比稳住特朗普还要重要。
他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已经完成了真正的去房地产化,政策上不能再一味地打压,而应该采取稳健的措施来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
对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出路,马光远认为要么创新,要么消费,并看好中国的创新前景。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技术应用场景和产业链核心,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同时,中国的创新优势也非常明显,特别是在苏州等地级城市中,创新活力十足。
最后,马光远谈到了苏州的挑战和机遇。苏州作为全国最大的地级市之一,其经济实力和产业优势都非常突出。当然,苏州也面临着贸易战等外部挑战,但苏州在支持创新、区位优势以及产业基础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条件,只要能够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外部挑战,就一定能够赢得未来的竞争。
未来影响全球经济最重要的四件事,包括中美关系、中国消费、中国制造和中国供应链以及超摩尔定律下的全球人工智能建设,中国在这四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潜力和机遇。
“每次危机后,中国经济都变得更强。”马光远总结道。特朗普的“战略失误”意外成为中国凝聚全球伙伴的契机,而中国自身的转型——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与创新驱动——正在加速。
他提出以“五个十万亿”应对挑战:10万亿发展新质生产力、10万亿刺激消费、10万亿扶持中小微企业、10万亿解决房地产问题以及10万亿化债,这些计划将有助于中国经济应对外部挑战并实现经济转型。
马光远表示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在他看来,2025年的动荡终将沉淀为新一轮增长的起点——只要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守护产业链、激活民企活力,这场变局反而会成为大国崛起的跳板。而对于普通个体,他的建议简单却深刻:“睁大眼睛见证历史,但别忘了做好自己的事。”
作为本次论坛的联合主办方,网易与剑南春的跨界合作,本身即是民营经济活力的生动注脚。当网易用算法推荐将专家的真知灼见送达广大用户,当剑南春以文化IP赋能实体经济,他们与所有参会者共同证明:在变局中,唯有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创新突破,方能将历史的挑战转化为崛起的机遇。
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以开放拥抱变革,以创新赢得未来。这场由互联网平台与实体企业共同打造的智慧盛宴,不仅是为民营企业发展破局打造了一个企、学、研协同创新的智慧熔炉,更标注着中国民营经济应对变局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