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上午,狮山横塘街道何山社区联合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巧手织匠心,共颂劳动美”为主题开展五一劳动节亲子活动。通过手工实践、互动游戏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方式,10余组家庭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劳动价值,传承勤俭美德。
指尖插秧悟艰辛,童声朗朗诵《悯农》
活动中,在视频演示与志愿者手把手的指导下,孩子们用彩笔为“农田”涂上青翠的秧苗,裁剪出躬身劳作的农民形象。当一幅幅立体的农耕画卷在稚嫩的小手中逐渐成型时,志愿者以秧苗生长为引,讲述了“一粒米的一生”:“从插秧、除草到收割,农民伯伯要经历2000多个小时的辛劳,才能让秧苗变成碗中的米饭。”随后,孩子们齐声诵读《悯农》古诗,清脆的童音回荡在活动室。“原来一粒米要‘过五关斩六将’才能来到餐桌上!”8岁的乐乐举着作品感叹,不少家长也频频点头,感慨“纸上得来终觉浅,动手方知耕作难”。
彩绘围裙传温情,巧制工具识劳动
在“家务小能手”游戏中,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分享劳动经历:“我帮妈妈擦桌子,发现角落里的灰尘最难扫干净”“我学会叠衣服了,原来整齐的衣柜需要每天整理”。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们用五彩画笔在纯白围裙上绘制出太阳、花朵和笑脸,将童真创意转化为独一无二的“劳动勋章”。紧接着,一次性筷子、彩色卡纸等材料变身为迷你扫帚与铲子模型,孩子们兴奋地模拟扫地、种花的动作。“这个小铲子可以给阳台的花松土!”6岁的朵朵高举作品,眼神里满是成就感。
孩子家长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具象化的手工体验,让‘劳动创造幸福’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苏州经贸学院的志愿者领队王同学也深有感触:“陪伴孩子们制作的过程,也是我们重新理解劳动价值的过程。”现场家长纷纷拍照记录孩子专注创作的身影,朋友圈瞬间被“劳动最光荣”的九宫格照片刷屏。
从插秧图到围裙彩绘,从古诗吟诵到工具制作,这场五一劳动节亲子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勤俭节约、尊重劳动的理念融入亲子互动的温情时刻。何山社区将积极与党建共建单位开展“何”谐号社区学院系列主题课程,让那些浸润着手工温度的劳动教育,化作照亮未来的点点星火。(刘姝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