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日报》头版报道
苏州高新区频频收获外资加码布局
今年一季度
高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9.7%
硕果背后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一起来了解一下
以下正文
今年一季度,苏州高新区新增外资项目25个,实际使用外资约3.2亿美元,同比增长19.7%。多年来,超2000家外资企业在此扎根,近70个世界500强项目蓬勃生长。这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一组组详实的数据,无不彰显着开放发展的“高新引力”。
是什么在吸引全球投资者的到来?
外资“用脚投票”背后又有哪些细节?
拉直的问号背后
是苏州高新区
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全球资本
以实干担当的精神推进项目建设
以创新创优的服务厚植营商沃土
这里,外资项目如雨后春笋破土生长,重大工程似激昂战鼓催人奋进,创新服务像温润春风浸润企业心田。从产业集聚到项目攻坚,从政策优化到服务升级,“高新引力”书写出的开放发展故事愈加精彩、丰盈。
外资聚势
一家企业带动多家优质项目携手落户
经济要发展,项目是支撑。今年以来,苏州高新区持续吸引着全球资本的目光,外资投资热潮持续升温。
4月19日,苏州技泰精密部件有限公司发布高端豪华智能座舱新项目,致力于为头部车企量身定制全景抬头显示等精密部件,驱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作为扎根苏州高新区25周年的外资企业,该企业不仅自身深耕汽车、电子等多领域,更化身 “招商引擎”,带动荷兰美视伊镜控、德国伟亚光电、奥地利倍雅电子等优质外资项目相继落户,编织起协同发展的产业网络。
一企带一链,一链带多产。如果说,技泰的发展展现了苏州高新区产业集聚的强大吸引力,那么,法国埃顿集团的加码布局,则彰显了这片热土持续释放的发展潜力。1月13日,埃顿新能源苏州总部签约落子,剑指国内光伏业务开发建设;2月12日,埃顿国际汽车装备产业园正式奠基,未来将汇聚全球汽车产业巨头,打造国际顶尖汽车装配与制造平台。
在全局上谋势,于关键处落子。在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上,苏州高新区正不断突破创新,吸引着不同领域的外资企业竞相入驻、加码布局,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区域产业生态,产业版图持续扩容升级。
今年以来,意大利百旺集团亚洲区总部暨新工厂正式投入运营,全球前沿技术在此转化为食品加工、高分子聚合物成型辅助设备;施耐德电气新型电力系统创新中心重磅开幕,依托能源管理与数字化技术,为企业定制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与节能减碳方案,为产业发展注入“绿色动能”。这些项目的落地,不仅填补了高新区在相关领域的产业空白,更为区域产业的协同发展与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能。
项目攻坚
“高新速度”释放招引诚意
塔吊转动的弧线,是奋进的轨迹;机器轰鸣的节奏,是发展的脉搏。
去年苏州全球招商大会上签约的多个重磅项目,正在苏州高新区三大功能片区拔节生长,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从签约到投产效率集团第一,这是苏州给予我们的信心。”在浒墅关先进制造功能片区,Kiwa中国新能源检测基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作为全球顶级检测认证企业、世界500强SHV集团旗下公司,Kiwa业务覆盖超35个国家。Kiwa中国可再生能源兼Kiwa PI China负责人陈沁介绍,在项目推进中,苏州高新区创新并联审批机制,将规划、审批等流程同步推进,为项目节省了至少3个月时间;多部门合力组建专班,开辟全流程绿色通道,助力项目“拿地即开工”。如今,这座拥有CNAS和CMA双资质的实验室已顺利封顶,计划今年11月竣工投产,未来将为全球新能源产业链提供一站式检测认证服务,立志成为行业标杆。
在狮山商务创新功能片区,悠越电子总部项目建设正在加速推进。这家专注于光电半导体研发生产、服务联想等高端客户的企业,在高新区相关部门的全力协调下,顺利解决用地、规划难题。总投资10亿元的光电半导体研发智造基地建成后将打造智能化生产车间、车载自主实验室与研发中心,预计年产光电半导体元器件5亿件、光电模组件20万套,为高新区光子及集成电路产业注入澎湃动能。
在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中国电研长三角总部项目过渡厂房内,装修收尾工作正在全速推进,即将投入使用。该项目作为国机集团旗下权威检测认证机构的重要布局,聚焦新能源、信息电子、智能家居、医疗器械等领域。项目建设地块预计7月完成土地竞拍并开建,分两期建设,全面达产后,整体营收预计不低于25亿元。不远处的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的储能集成系统工厂项目施工现场,塔吊高悬,运输车辆往来不息。作为全球光伏与储能龙头企业,其20GWh储能集成系统工厂自2024年9月开工以来进展迅猛,预计2025年7月投产运营,集团总部及研发大楼也已初步选址,未来,这里将崛起一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储能产业基地。
“这些项目跑出的‘高新速度’,是高新区强大项目承接能力与高效服务水平的生动注脚。”苏州高新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苏州高新区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正张开双臂,期待与更多优质项目携手,共同书写辉煌未来。
服务提质
32项新举措聚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日前,《苏州高新区(虎丘区)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方案》正式发布,围绕优化提升市场环境、创新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五个环境”建设,推出了32项工作举措,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发展破题,重在产业。一直以来,苏州高新区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引擎”,今年是苏州高新区的“效率提升年”,如何招大引强,培优育强?苏州高新区把营商环境作为“源头活水”,秉承“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理念,时刻不忘把企业的需求放在心上、落在实处。“数据得地”“拿地即开工”“经济网格化”等一系列创新服务举措,成为苏州高新区激发活力的有力支撑,让这片土地持续释放投资兴业的激情。
同时,苏州高新区始终坚持用户思维、整体性思维、全生命周期思维,从企业视角出发,持续推动政务集成服务与企业集成服务有机融合,为企业提供从登记落地开始的“审批+服务+培育”全生命周期陪伴式服务。构建“1+3+X”企业服务体系,成立高新区和三个功能片区企业服务中心,并将“店小二”般的服务延伸至产业园,送到企业身边,全力打造政企环境最优化、审批效率最高效、办事流程最简化、服务感受最舒心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有温度,项目落地见速度。今年一季度,苏州高新区新签约项目48个,总投资145亿元。项目聚焦“2+3”产业布局,其中,新能源及绿色低碳、光子及集成电路、医疗器械及大健康三大新兴产业占比50%。此外,一季度新开工项目47个,总投资352.2亿元。
忆往昔,每一份耕耘都有回响。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交出亮眼答卷,苏州高新区连续三年入选江苏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优秀县(市、区),蝉联苏州市综合考核县级市(区)第一等次;更在国家级高新区综合评价中实现“三连跳”。
展未来,每一份坚持都会有收获。以奋斗为笔、实干为墨,坚持“一手抓招商、一手抓营商”,苏州高新区将当好项目落地的“助推器”,持续厚植发展沃土,为高质量发展汇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