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静)为进一步深化生活垃圾分类理念,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4月18日苏州市姑苏区平江街道北寺塔社区联合区人社、平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残协、巾帼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网格员、退役军人志愿者、帮办代队伍、青年志愿者共同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意在引导辖区居民在生活中养成分类投放好习惯,践行保护生态环境的健康生活理念。
垃圾分类工作中,做好知行合一不易。小苏志愿者队伍,作为推进垃圾分类团队中的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播撒垃圾分类的绿色种子,传播绿色环保理念,热心致力于社区垃圾分类工作。
小苏志愿者通过上门服务,他们积极宣传一个个真实且生动的案例,如某些地区因垃圾污染导致水源无法饮用,又有地区通过高效的资源回收实现了能源的循环利用等,让居民们深刻意识到垃圾分类已经刻不容缓。具体宣传细节中,比如很多人认为,因为大骨头是我们吃剩下的,所以属于厨余垃圾。但其实大骨头、榴莲壳、椰子壳被列入其他垃圾。而用过的纸巾因为沾有污迹,不易回收,所以属于其他垃圾。还有塑料袋,由于它很难降解,而且容易污染其他垃圾,所以也属于其他垃圾,废旧荧光灯管含汞等有害物质,属于有害垃圾。
同时,在小苏志愿者入户如看到有居民将整袋垃圾扔进其他垃圾桶时,他们上前仔细查看垃圾袋中的垃圾种类,告知其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同时,针对大件的建筑垃圾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小苏志愿者们耐心答疑解惑,确保建筑垃圾能够及时清运处理。此外,小苏志愿者们广泛发动社区志愿者参与桶站值守,遇到一些不太配合的居民,仍以温和的态度沟通,他们耐心的指导和细心的服务影响着每一位居民,引导居民从“被动”为“主动”、从“不会分”到“学着分”的理念转变,将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到居民的心中。
小苏志愿者通过深入居民、贴近生活的宣传活动让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带动身边的每个人参与进来,借鉴其他社区分类经验,促进生活垃圾分类,打造优良的人居环境。
退役军人志愿者叶先生作为小苏志愿者的一员,他表示:“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为了实现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我们一定竭尽所能,贡献自己的力量。”
腿脚不太灵活的残疾人陆阿姨表示:“现在拆快递时我都会把胶带和纸箱分开,厨余垃圾里也会检查有没有混入塑料袋。家里孙女一直叮嘱我要注意先留心垃圾是不是有毒有害,一定要妥善处理”。
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长效工作。下一步,社区将持续发挥宣传引导作用,提升了辖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继续壮大志愿者队伍,以志愿服务推动垃圾分类成效,继续引导大家齐心协力为建设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