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剧本里的每个‘呀’‘呢’都藏着唱腔密码!”独居老人王雪英阿姨饶有兴致地与陪伴她前来赏戏的网格员段洁说道,“小段走访的时候特意邀请我,来社区听戏,和大家一起好开心的!”春意盎然四月天,姑苏区双塔街道葑溪社区的活动室里书香浸润,曲调飘逸。社区以一场文字遇上舞台的文化盛宴开启第30个“世界读书日”,为全民阅读注入新生活力。社区创新融合传统阅读与戏曲艺术,推出剧本围读会、专场演出及公益教学系列活动,让居民在书香与曲韵的交织中,感受阅读的多元魅力,传承文化基因。
活动吸引了众多戏曲票友参与,社区退役军人志愿者、助残志愿者等也积极参与,陪同着结对的独居老人、优抚对象等共赴一场跨越文字与舞台的文化之约。
社区活动室里丝竹声绵延不绝,葑溪社区沪剧沙龙带来了专场演出,发起人江启元老师特邀夕阳红沪剧艺术团的好友们,深情演绎了《雨中情》《小月亮》《相思鸟》等经典沪剧选段。演员们身着色彩鲜亮的旗袍,将沪剧特有的婉转唱腔与江南水乡的柔美意境融为一体。随后,《雨中情》的缠绵对唱将观众带入烟雨朦胧的江南小巷,演员细腻的眉眼传情引得台下戏迷频频点头。“老法头弄堂里常常听到这些曲子,今朝又听到《小月亮》,一下子就回到了小辰光了。”观众席中,周阿姨轻声哼着旋律。《相思鸟》中现代编曲与传统唱腔的融合创新,经典名段在曲调婉转、唱腔铿锵中尽展非遗魅力。居民们听得都入了迷,频频鼓掌喝彩。火热的演出氛围,让不少人沉浸其中,意犹未尽。
趁着热度未减,江老师邀请大家一起开展沉浸式剧本片段围读,开启葑溪社区第一场沪剧沙龙教学活动。她通过沪剧经典剧本《罗汉钱》引领着大家共享一段艺术和文字交融中的感官之旅。前来参与活动的居民青年志愿者小伊表示:“没想到演出结束还有彩蛋。有幸参与到这样的沉浸式阅读模式,蛮新鲜的!”此次,葑溪社区将这样的形式引入了沪剧教学,打破了阅读在书店、图书馆、书房等传统形式,不仅能让大家品读剧本里的故事,又能通过融入角色体会人物情感。江老师说:“完整的经典沪剧往往需要至少2到3个小时,我们也在思考创新适应年轻人短视频快节奏的表演方式,通过剧本片段围读、改写缩短长剧本等形式给予经典唱段新的形式。”
葑溪社区党委书记王秋月表示:“这次以‘戏曲+阅读’的创新融合,我们尝试突破传统阅读推广模式,用全新的形式深化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反响很不错!”这样的形式既活化了馆藏戏曲文献资源,又借助非遗艺术魅力吸引更多地参与。既拓展了全民阅读的内涵维度,也为文化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接下来,葑溪社区沪剧社还将开展方言课程,引入双语(普通话+苏州话)文化广播剧朗读活动等,帮助新苏州人透过台词理解文化精髓,老苏州人觅得归属感,实现“一本剧本、多重收获”的文化体验。
通讯员: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