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健中心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较少,无法满足日常充电需求,建议新增一些。”家住星健中心公寓楼的李兰珍反映了这一问题。为此,苏锦街道苏锦一社区聚焦辖区公寓楼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不足问题,增设了40个智能充电桩,为居民及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打造安全、便捷的充电环境,以暖心服务赢得居民的一致赞扬。
随着电动自行车普及率持续攀升,电动自行车以其便捷、环保的特性,成为公寓楼众多居民以及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然而,充电需求与基础设施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公寓楼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亟待解决。在星健中心公寓楼,虽然有部分充电桩,但仍然无法满足居民的充电需求。同时,该公寓楼周边外卖业务繁忙,高频的外卖配送场景使得外卖骑手对电动自行车充电的需求也十分巨大。骑手们常常为寻找合适的充电位置而发愁,甚至有时不得不中断配送去较远的地方充电,影响了工作效率。为破解这一充电难题,
社区在充分调研居民需求和场地条件的基础上,协调星健中心物业、充电桩安装公司,一致选定在星健中心3号楼东侧,沿齐溪街建设标准化集中充电区。该充电区设置40个智能充电端口,满足居民和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的日常充电需求。智能充电端口具备自动断电、过载保护等功能,能够有效避免因充电不当引发的安全事故,为居民和新就业群体提供安全、便捷的充电服务。经过近两周左右的施工,充电桩已安装到位并投入使用。“现在下班回家扫码就能充电,再也不用到处去找充电桩了。”公寓楼的住户李女士表示。对于外卖骑手而言,新增设的集中充电区更解决了续航焦虑:“以前总担心中途没电,现在接单间隙就能快速补电,每天能多跑十几单。”美团骑手小王边充电边说道。
小小充电桩,连接大民生。智能充电桩的增设,不仅有效消除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还将为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提供极大的便利,提升他们的服务效能,同时也是社区在提升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方面的一次积极探索。下一步,苏锦一社区将持续关注社区居民及新就业群体的需求,不断优化社区服务,让基层治理的“温度”化作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