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基层治理创新,培育本土公益力量,构建多元共治新格局,近日,枫桥街道组织开展2025年度社会组织入驻评审会。入驻评审以“五社联动·公益赋能”为核心,通过“公益交换”创新模式,吸引优质社会组织扎根社区,为街道公益服务注入可持续发展动能。
专业评审护航,严把“入驻关”
本次评审会由枫桥街道主办,特邀2名评审专家和1名枫桥街道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评审团,从“组织基础能力、项目创新性、资源整合力、社会影响力”四大维度,对申请机构进行全方位考核。
自4月1日招募启动以来,共收到10家社会组织的入驻申请,涵盖青少年服务、养老助残、社区治理等多个领域。评审会采用“路演汇报+现场答辩”双轨制,每家机构通过8分钟PPT展示核心优势、服务经验及“公益交换”项目规划,并接受专家针对性提问。依据《枫桥街道社工站2025年度社会组织入驻招募方案》评分标准,枫桥街道综合遴选6家拟入驻机构,包括实体入驻与虚拟入驻两类,评审结果向社会公开,确保流程透明公正。
“公益交换”破题,激活资源生态链
枫桥街道紧扣“场地换服务、资源换效能”原则,为成熟机构提供办公空间与政策支持,同时要求其以“公益服务清单”反哺社区。例如,实体入驻组织需派驻全职人员,通过量化服务指标深度参与基层事务;虚拟入驻组织则依托跨域联动,提供业务咨询、资源共享等赋能支持。这一模式不仅优化了空间利用率,更打通了“需求-资源-服务”闭环,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全周期培育体系,厚植社会组织成长沃土
枫桥街道始终将社会组织培育作为基层治理的关键抓手。针对此次入驻机构,街道将提供“政策扶持、能力培训、资源对接”三位一体支持,并建立动态评估机制,确保服务精准触达社区需求。下一步,街道计划联动高校、企业等多方主体,打造枫桥特色公益生态圈,助力社会组织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型。
社会组织是社区治理的“毛细血管”。枫桥街道着力通过专业化、精细化培育,激发社会组织创新活力,让公益服务真正成为居民幸福生活的“助推器”。此次评审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枫桥街道在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新路径上迈出坚实一步。下一步,枫桥街道将持续深化“公益交换”模式,凝聚多元力量共绘基层善治“枫”景线。(枫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