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枫桥中心幼儿园大(2)班教室里传来阵阵童声,20名小朋友手握彩色毛线,在枫桥街道西津桥社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正在卡纸制作的“稻田”里进行沉浸式插秧体验。这场别开生面的“寻农耕记忆 悟劳动之美”主题活动,用创意编织起传统文化与童真世界的桥梁。
活动伊始,社区工作人员将精心准备的“微型稻田”分发给孩子们。靛蓝卡纸化作粼粼水田,翠绿毛线变身柔软秧苗,辛勤的农民伯伯正在田里耕作。在农耕指导员的示范下,稚嫩的小手学着将“秧苗”根部打结,用安全剪刀修剪出整齐的秧尖,再用胶水将毛线固定在卡纸上。小朋友们反复调整着毛线角度:“老师说要像写‘1’字一样直直的,这样小秧苗才能站得稳。”
“插秧时每行间隔多远?为什么要赤脚踩在泥里?”面对孩子们的连珠提问,社区工作人员娓娓道来。当得知传统插秧需要全程弯腰作业时,孩子们自发模仿起弓背插秧的姿势,短短三分钟就喊着腰酸背痛。“原来一粒米要经过这么多辛苦!”轩轩轻轻抚摸着自己制作的“稻田”,把歪斜的“秧苗”重新扶正。
一束毛线,连起千年农耕记忆;方寸卡纸,承载未来劳动之美。在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中,孩子们不仅收获了指尖的艺术作品,更在心灵深处播下了敬畏自然、珍惜粮食的文明火种。活动结束后,大(2)班的老师表示,这种“情境浸润+动手实践”的教育模式,让抽象的传统农耕文化变得可触可感。下一步,西津桥社区将在社区内设置儿童耕种区,打造系列农耕课程,让文化传承的种子在儿童心中生根发芽。(雷明婷)